第五章:兵临城下[第2页/共7页]
慕致远寂然起敬,长长一揖。
“穹苍曾道慕大人文采斐然,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秋惊寒淡淡隧道。
“这死丫头!”几位老将军笑骂道,骂过以后却又紧绷着脸出去了。
“后日,慕大人筹办出发回京吧。”秋惊寒长身玉立,漂渺的目光望向都城的方向。
“本公子与太史谋同为一州之首,若秋某上奏朝廷与太史谋相互攻讦,临时非论是否有僭越之嫌,朝臣会如何想?御史台必定上奏言秋某包藏祸心,具有燕北不敷,还想兼并并州。太史谋又会如何做?若秋某是他,必定反告秋惊寒谋反,请朝廷出兵讨贼。太史氏运营多年,很有建立,若无真凭实据,谁敢言谋反?何况,两地之辅弼互攻讦,此风不生长,若真有,也不该从燕北始。别的,纠察百官,那是御史之责,与本公子何干?”秋惊寒淡淡地说完,拂袖而去。
“北地烽火已起,将军即使有不世之材,但是兼顾乏术,京中诸事烦请慕大人多多操心,看在千千万万男儿浴血疆场的份上!”张远一揖到地。
“不敢。”慕致远忙侧身避开,温声言道,“出京前,陛下心心念念地挂念着北地的将士们,子归愿尽微薄之力在京中调停,解除统统艰巨险阻,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秋惊寒抚掌而笑:“本公子原觉得子明身当世名流,号称有经世之才,两军阵前必有高论,未曾推测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庙堂之上,确有朽木为官;殿陛之间,亦不乏禽兽食禄,但是毕竟是屈指可数,子明以一言蔽之,未免冠冕堂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事理,老匹夫不懂,子明你学富五车也不懂麽?退而言之,倘若政通人和,马放南山,士大夫之族何来用武之地?至于陛下,少年天子,子明言之过早。子明只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却不知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真可谓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北狄、丘兹、西戎来犯,太史谋不但不发兵讨伐,反而举兵造反,是为不忠;八十岁老母卧病在床而不侍疾,是为不孝;为一己之私图谋篡位,视千万男儿的生命如草芥,是为不仁;对凉州不宣而战,同室操戈,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何称有德之人?若如此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繁秉政,乃至社稷变成丘墟,百姓饱受涂炭之苦!子明之平生,本公子素有所知。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该当匡君辅国,兴国安邦,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过深重,六合不容!再者,公既自夸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知名之师?犯我燕北?”
杜大力面红耳赤,不敢应对。
黑妞一把抱起秋惊寒,几个起落间跃下城楼,向将军府飞奔而去。太史谋大笑,鼓声震耳欲聋。回过神的众位将军怒容满面,百里瞻、梁老将军等连连请战。
“不怕慕大人笑话,都城的任何风吹草动,对于旷达来讲都是惊心动魄。旷达不敢有涓滴懒惰之心,因为燕北是北地的流派,这里驻守着三十万男儿,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失策之责,旷达担不起,将军担不起,燕北军也担不起。”张远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锋利的光芒,那是智者所具有的洞明与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