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铮铮大宋 > 第四十六章:舌战群谏

第四十六章:舌战群谏[第2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宗子张友真,昔为秘阁校理、同知礼院、赐进士出身、知襄州,因剿贼倒霉,罢归除集贤殿修撰。季子张友正,杜门不治家事,居小阁学书。”陈执中再次禀道,明显已事前做了一番工夫。

高若讷心中暗骂,转头又看向宋庠与文彦博:“文相公与宋相公觉得呢?”

大多数朝臣明显未成心识到本日会产生甚么,他们只是小声议论着近两日从殿前司虎帐传出的那则谈吐,趁便再猜想某位已加官右正眼的小郎君本日是否还会再当众热诚钱明逸,而昨晚被钱明逸聘请赴宴的十九名官员则闭口不言,不管是半途告别的,抑或是留到最后的。

“臣高若讷附劾奏。”

诸朝臣当即温馨下来,跟在陈执中身后,按官阶凹凸顺次入殿。

说着他面朝官家,持续奏道:“诸位御史所言妖星之事,臣不做批评,然官家惯纵,使赵正言目无礼数,妄言文武之凹凸,违背太宗所制,亦属不争究竟。”

官家微微点头,沉声道:“着政事堂及翰林学士院尽快拟谥,草拟悼文,安抚追赐之章程亦一并上报。”

官家有些不悦道:“此事由三司衙门催促河北各级转运使便可。”

“臣贾渐附劾奏……”

当年范仲淹被弹劾亦不过如此。

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高若讷继一干御史以后发言:“此子当日得见官家,臣亦在旁,介时臣就看出此子虽貌恭而心傲,目无礼法,当众热诚陈相公……”

钱明逸拱手作揖,朗声道:“臣要弹劾天武第五军第一营批示使、尚书工部员外郎、右正言赵旸!”

目睹这一幕,赵祯又惊又气,饶是他亦有种如临大敌般的严峻,毕竟有整整九名台谏联名劾奏,若算上文彦博,那就是十人。

正如侍御史刘湜所言,赵旸是全部殿内独一一个身穿常服的。

“百官朝见参拜。”

“臣刘湜附劾奏!”

乃至人数还在增加。

莫非我猜错了?

官家恨声道:“令大名府照会契丹构和,请其缉捕肇事者,不成坠我大宋声望。”

辅弼陈执中率先作揖发言:“邓国公张士逊于本月十七日薨,其次子张友正送来讣文,报之朝廷。”

继钱明逸以后,又有五品以下官员奏报发言,言及官员事迹,生老病死,又有附属于三司衙门的郎中、员外郎奏报关于盐铁米之事,比如冶铁致官员、工匠伤亡,那边矿井有人死去,另有那边储粮的堆栈呈现忽略,致潮湿、鼠害等等。

“你作何解释?”

值守于殿门的班直对此视若无睹,哪怕赵旸本日穿的还是常服。

这部分的奏报最为庞大,别说官家,就连赵旸都听得头昏脑涨,悄悄咋舌于办理偌大一个国度的不易。

“诸台谏弹劾之词,你可听到了?”

继宋庠以后,又有三司使叶清臣发言:“河北急报,水患以后公然滋长瘟疫,各州县催促朝廷尽快运达疫药……”

包含钱明逸在内,整整八名具有台谏身份的朝臣联名弹劾赵旸。

陈执中瞥了一眼高若讷,打断道:“高相公此言差矣,那日老夫不过是偶染风寒,身材不适,头晕目炫,与赵正言何干?虽赵正言当日确有言辞过激,但亦是为了国事,且他过后又亲身登门向老夫赔罪道歉,礼数殷勤、恭谦,岂有高相公说得那般不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