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锲而不舍[第1页/共2页]
被唤醒后,秦旭又等了一阵,才展开眼睛。
相对而言,修复难度最大的是推动器,精确的说是聚变发动机的喷管。
说实在的,如果让秦旭挑选,他情愿躺下持续睡觉,而不是去体贴林尔斯在这几个小时里的发明。
在此期间,还修复了漫衍式计算体系。
“我已经查证过了,这些信息都非常可靠,没有甚么可疑的处所。至于那座奥妙军用造船厂,需求初级涉密权。”
花了大半天赋把喷管装上去。
可惜的是,没能睡到天然醒。
秦旭不想预感甚么人都要费口水解释一番,也不想给本身惹费事。
秦旭眉头舒展,已经当真了起来。
因为首要题目都已处理,以是秦旭去睡了一觉。
要不然他也不会过来找秦旭。
因为没有别的挑选,以是只能采取这具即将报废的喷管。
可见,聚变发动机的喷管是一艘战舰上最为脆弱的部位。
林尔斯把手持终端递过来的时候,秦旭昂首看了他一眼,才伸手接住。
林尔斯不但停止了调查,找到了一些很有代价,起码在他看来有很高代价,值得持续清查下去的线索。
就算“牡丹”号上有配套的维修设备,也有充足的职员,这都算得上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了。
固然见习军官也是军官,并且在练习结束以后就将成为正式军官,但是在练习期内,见习军官必定是低人一等。
至于只能安装一台发动机的小型战舰,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很多舰队官兵的眼里,见习军官就是甚么都不懂的二愣子。
只要有零配件,修复“火蚁”号不是难事。
秦旭他们才到“兰芳”号的时候,连唐芯等陆战队员都没有把他们当回事。
起首修复的是通信体系。
与“牡丹”号汇合的第二天,除了换上的喷管还没完成调试以外,“火蚁”号上的其他毁伤都已修复。
维修战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并且在等候救援的两天里,也没有歇息。
信息储存在终端里,也就是终端自带储存芯片内里,而不是通过收集从战舰或者其他的处所获得。
为此,“牡丹”号的官兵是怨声载道。
接下来还要做几次测试。
“晓得我发明甚么了吗?”
用帮手停止维修的工程师的话说,把推力限定在80%,也就是一万二千八百吨以内,题目就不是很大,起码能让“火蚁”号依托这具喷管顺利返回第九舰队,跟“兰芳”号主力舰汇合。
而后,在AI的帮部下,其他电子设备也规复普通。
“你没有去歇息吗?”秦旭坐了起来。如果林尔斯不是直接过来找他,而是用内部通信体系喊话,他必定会装着没闻声。
明显,为“火蚁”号改换喷管是一件很费事的事情。
如果是大中型战舰,最有效的体例就是多装几台聚变发动机,确保在部分发动机遭到破坏后,仍然能飞行。
所幸的是,在“牡丹”号上真有跟“火蚁”号婚配的零配件。
即便喷管都很安稳,比如能够接受数千万摄氏度的高温,对高能中子不敏感等,但是对通例物理伤害,比如核爆炸产生的打击波,又比如电磁炮的钨合金穿甲弹,喷管根基上没有防护才气。
在与“牡丹”号汇合前,秦旭他们就想到这个别例,也就是通过调查生态体系,以及改革载员舱的造船厂,能够获得更多的线索,毕竟那种用在巨型载员舱上的生态体系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并非统统造船厂都能够对载员舱停止大范围改革。只是在当时,因为没体例操纵信息收集,也只是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