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科举新策[第1页/共2页]
不过到最后一天,有位访客倒是他不得不见的,他的老丈人、礼部尚书周学士前来府上拜访,他赶紧和周南二人迎了出去,“小婿拜见岳父大人,岳父大人但有调派,只需一封手札,小婿自会前去府上拜访,又何必亲身上门呢?”
“可进士科独大已经稀有百年的汗青,不但是我大魏,就连前朝也已进士科为荣,其他诸科少有人知、前程暗淡,即便太尉增开诸科,怕是也没有多少人招考啊。”周寿固然对这一计划很有好感,但是也不无担忧。
周寿听着不时点头,他对现在科举的弊端也深有所知,“本朝建国之初尚且好些,取士更侧重策论,所选之才多是精通实务之人,到了近一百多年,倒是将诗词歌赋当作提拔进士的第一要务,所取之士大多是些夸夸其谈之辈,若论起吟诗作词或许各个手到擒来,但却底子不耐烦也不擅好处理政事,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
“现在我大魏新皇继位,该当增开恩科以广纳天下贤才,现在北元、齐王、越王、蜀王等伪王都已经开端了恩科,很有些士子招考,唯独我嘉州身为大魏正朔,却迟迟不见动静,岭南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和那些北方避祸而来的读书人都多有疑问,心中很有不安。”周寿一本端庄的说道,“现在既然太尉已经回到嘉州,不若就顿时开端筹办此事,好让天下有识之士临时放心可好?”
“规复古制,多门科考并行。”在这个期间不管做出甚么窜改总要搭上一个能从史乘上翻到的名头才好用,“进士科不考诗词歌赋侧重考策论,晓得律法的能够去考明法科,善于算学的能够去考明算科,别的如果有精通格致之学的也能够去插手格致科的测验。”
“太尉此计甚妙。”周寿也大为赞美,“但如此以来这科举的学科就要细心商讨了,并且仓促之间想要找到能为这么多学科出题判卷的考官也不轻易啊。”
“不知太尉是如何筹算的。”周寿未免有些担忧,颠末这么多年,读书人都适应了这类可靠体例,如果冒然窜改恐怕会有不小的题目。
“如此倒也并非佳誉体例。”对此李悠早已胸有成竹,“我会让吏部统计下现在朝廷贫乏那些官职,并按照这些官职所需的才气将这些名额依此分派到诸科当中去,比方大理寺今科需求三名主事,那么这三名主事只能从明法科的考生中拔取;而户部需求的人才则只能从明算科的考生中拔取,如此以来就不必担忧无人招考了。”
李悠大胜还朝乃是朝堂上少有的大事,以是连一贯不管朝政的李珣也从脂粉堆里爬了起来,在宫中设下酒宴嘉奖李悠,李悠的官职现在是升无可升,以是只能从其他方面想体例,他先是下旨将李悠的爵位晋升为侯爵,接着有赐给他剑履上殿、入朝不拜的光荣,对于此次交战中立下功绩的周伯符、秦士信、孙初阳等人也是各有封赏,别的岭南道的人事安排也是完整遵循李悠的意义停止了安排。
宴饮结束,李悠获得了三天的假期,在这三天里他留在府中伴跟着周南,一向没有外出,文武百官多有来府上拜见的,他也是能推就推,除了范蠡、姚广孝、王机等寥寥数名亲信,其他的就临时让他们等着,也算是临时博得了几日安逸。
“以是此次如果要重开恩科,也不能持续像此前那般以诗词歌赋取士了。”不成否定的确有一些人能够同时在文学艺术和政治才调上都具有高深的成就,但是诗词写得好和措置政事的才气底子没有多大的干系,李白的确才调横溢,但是让他出任一国宰相只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