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筝歌(清穿皇太极) > 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

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太极调派使者去锦州奉告祖大寿的老婆,叫她以短长引诱祖大寿投降。祖大寿选蒙古、汉族兵各三百,号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以满、蒙兵一百六十人与明军交兵,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

己巳之变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2]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霸占明朝永划一四城,皇太极传闻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号令军队去抓人,获得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眷。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室第,并派兵监督。

夏允彝:“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后辈皆贵为刘帅,仆人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规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恪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成心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14]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可谓来去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端的里外不是人。”[17]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身带领军队打击明朝,带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右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败北。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出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身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高傲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但愿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毫不勉强,将军本身决定去留。前次是我开释了将军,如借会晤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甚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固然多次率队与我军产生抵触,但我晓得你是在履行号令,尽本身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思疑。”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仲春,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以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窜改了计谋,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雄师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向打到北都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都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苦战。孤军深切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都城表里合击,不得不撤兵而走,清人烧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录,为神化本身编造谎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天子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气愤,率部东走,崇祯天子无法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安抚,请祖大寿建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蒲月,皇太极到义州观察,蒙古苏班岱等要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驱逐。祖大寿得知清甲士少,号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反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