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筝歌(清穿皇太极) > 第141章 冰释前嫌(三)

第141章 冰释前嫌(三)[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功成引退

计取中原

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受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哀痛的哭,人扶着都不能起来。[13]

因病归天

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领兵征察哈尔,林丹汗闻悉,率部民逃脱。皇太极欲用兵于明宣府、大同,范文程与文馆同事宁完我、马国柱上疏,以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关。蒲月下旬,皇太极驻归化城,命文馆官员商讨下一步行动打算。六月初五日,范文程与宁完我、马国柱一起上奏行动打算。[8]

智谋日增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当即出兵伐明,篡夺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篡夺中原的根基目标、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解缆,起了庞大的感化。四月初九日,即范文程启奏摄政王以后的第五日,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郡王多铎、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统领满蒙汉官兵十余万,祭师解缆。四月十四日,雄师到达不久后,明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遣使前来求兵,说李自成已攻破北京,多尔衮当即派人往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大计。多尔衮收到吴三桂的乞兵法,原秘闻当踌躇是进是止。清军之行,是为了夺北京取中原,现在既然农夫军已先据北京,清军另有无需求持续进步。并且畴昔清兵三逼明都,皆未能到手,现农夫军能袭破其城,其军战役力谅必很强,如与清兵交兵,胜负难卜。恰是在这踌躇不决的告急关头,范文程讲明了清军必能打败李自成农夫军,获得大胜,并再次夸大禁杀掠收民气,从而果断了多尔衮进军的信心和决计,决定收降吴三桂,迎战农夫军。四月二十二日,两军大战于山海关,李自成败走,清军大胜,并乘势追击。此时,沿途官民害怕杀掠,农夫大多都逃脱了。范文程抱病随征,草檄宣谕:“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其檄皆署范文程的官阶姓氏。这一宣谕相称有效,民气因而安宁下来。清军敏捷进步,蒲月初二日,摄政王多尔衮入居紫禁城内的武英殿,实现了多年以来入主中原的弘愿。[10]

建国定制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归天,长年70岁。[1]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顺治九年(1652年)遇恩诏,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范文程持续经心极力佐治国政,三月初八日,他偕同僚参奏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文理荒诞,首篇尤悖戾经注,士子不平,通国骇异”,请敕部议处。顺治帝命斥革程可则,惩办考官胡统虞等人。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范文程又上奏规复连坐法,奏请答应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举所知之人,若被举之人任官后称职,嘉奖保举者,如其不称职,按罪之大小,停止论罪。他以为,“此法实施,则表里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顺治帝下诏从其议。八月,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玄月,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