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60章 耕战兴国

第60章 耕战兴国[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卯时,屯田技术讲堂内,青禾立在临时木台上,「绣纹验铁尺」划过代耕架模型:「犁头弧度取自「曲辕十三折」,此乃巧妃娘娘参详「天书」农图所化,经牛徒弟三炼三淬精铁铸作,较平常犁省牛力三成,深耕可达一尺五寸。」台下贱民摩挲着铁犁大要「工禾」纹,有人低语:「《农政》言区田法亩产三石,这铁家伙当真能成?」牛二虎在暖轿中轻叩扶手,右手铅斑随行动泛青:「咱验过铁料,精铁硬度比平常熟铁高三分。昨儿回炉的废铜炼出精铁,正铸犁头——贼人的火铳化耕具,便是「兵戈归田」的好兆头。」

酉时,田埂边,青禾蹲在地上以「绣纹验铁法」检试新铸锄头。绣绷「禾」字纹样仅作质量标识,与火器防滑纹的弹道暗码完整辨别。「傅姆你瞧,」她揭示锄头尾部的验铜斑,「农器验铜只查耐蚀度,不及火器验铅之紧密。」王巧儿抚过女儿足底铅斑胎记,忽忆林夏条记「专业合作」之说。远处朱厚照与牛二虎论「粪力返田」,龙袍沾泥,老匠人铅斑手比划施肥间距——此时他们不谈火器,只论农耕。她轻笑,匠人与帝王的对话,终究在田埂边找到了农器与火器的分界。

申时,周洪谟率御史台官员突入,官服沾着田间露水:「陛下!铁器尽付屯田,边军器铳恐匮乏!」朱厚照指向远处独立运作的火器工坊:「卿看那处,十万斤精铁换粟米之策,正为边军攒铁。」他展开《铁器分置条例》,「农器用「三炼熟铁」,火器用「五炼精铁」,分炉冶炼,互不混合。」杨廷和弥补:「农器铸「工禾」纹,火器铸「火德」纹,标记有别,匠户各司其职。」他望着青禾指导流民利用「绣纹验粮铳」,此铳仅用于测量粮食品格,枪管无膛线,与军用火铳的「螺旋纹膛线」技术完整区隔。

未时,远处演武场中,王守仁「屯田兵」演练阵型,与屯田区保持五里间隔。代耕架仅用于白天耕耘,夜间集合收纳于耕具库,另备铁制拒马用于军事防备。「屯田兵需专习火铳阵列,」王守仁向朱厚照解释,「农器归农器,兵器归兵器,此乃「兵农分置」的固本之道。」朱厚照望向尚工局分设的「耕具坊」与「火器坊」,前者正锻造「铁锚牌」曲辕犁,后者浓烟滚滚铸火铳。「劝农炮」锻造场已改名为「开荒工坊」,匠人专注添补硫磺与松烟墨,弹体明白刻「农」字纹,与火器工坊的「工」字火漆印构成轨制性区隔。

巳时,铁锚水车试运转现场,王巧儿扶着女儿朱瑢,看青禾转动水车把手。松木齿轮咬合声清澈,十二片裹铁叶轮按林夏条记「齿轮传动」道理改进,打水效力较传统翻车晋升五成。「叶轮角度须依《农政》「水势九等」调校!」她扬声提示匠人,「春季灌溉抬升三尺,方合「上田畏旱,下田畏涝」之法。」杨廷和盯着水车铁架「工」字火漆印,咳声道:「巧妃娘娘,此铁若转铸火炮……」「杨首辅可知,」王巧儿摸出算盘,「每亩粟米减产一石,可换精铁三斤。京畿十万流民按区田法耕耘,后年净增铁料三十万斤,足供尚工局专事铸炮。」老首辅捋须不语,目光落在水车轴承的「听声验铜」标记上——那是牛二虎体系化验铜术的民用分支,与火器验铜标准严格辨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