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埃及总督[第2页/共2页]
「按《工器边防典》,城墙需内嵌防铅共鸣板。」沈工翻开帆布,暴露堆叠整齐的青铜板,每块板面上都刻着《蒹葭》的诗句断章,「当敌兵撞击城墙时,声波会触发『白露为霜』的声律暗码,若频次不符,板内的硫磺夹层就会自燃。」此时远处信标塔正收回十五赫兹基准波,为整片防区的声纹体系供应频次锚点——这套刚随提举司建立而摆设的防备体系,正将中原工器文明的技术逻辑注入北非边陲。
本日恰是埃及提举司正式建立的日子,沈工捧起鎏金敕书时,铜轴上的声纹暗记与他佩带的验声纹牌产生共鸣——这是工器监改进后的「认主」工艺。作为首任总督,他站在新完工的总督府前,看开罗的细沙掠过飞檐,身后三十名明盲匠人正用璇玑尺测量城墙地基,盲匠的铁杖敲击空中,按照反响辨别沙层密度,明眼学徒则在羊皮纸上标注声纹与地质的对应图谱。
在亚历山大港烧毁的灯塔遗址上,原有的佛郎机人教堂已被归入提举司统领体系下的工器书院。作为新建立机构的首要构成部分,这里初次以埃及提举司的名义开放阿拉伯、波斯匠人参与执业测验,通过算术考核印度阿拉伯数字、水力机器要求需设想风车打水体系、弹道多少要求测算投石机抛物线,三门考核者,可获工器监颁布的「银质匠牌」,享用与大明匠人划一的专利庇护。首个获得资格的波斯匠人海珊,其改进的「风箱式炼铅炉」在工器专利局登记时,每月提举司将三成收益划入他名下的账户。「畴前在帖木儿汗国,工匠改进技术如同走钢丝。」海珊抚摩着炉体上的声纹锁,「现在提举司刚立,我便赶上了新端方——每敲错一锤,验硫腰牌就会发烫,这才是看得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