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上朝论政[第1页/共3页]
「本日只议一事——天下数据。」天子的声音混着铜漏声,惊飞了檐下避寒的麻雀,「户部尚书,先报粮食。」
子时三刻,朱载钧单独来到文华殿。杨慎的尸体已被抬走,唯有《工器律·礼法附篇》摊开在书案上,墨玺旁散落着半片树皮——与王国光袖口的那片一模一样。天子捡起树皮,发明内侧用指甲刻着「占天田」三字,笔锋间有虫蛀陈迹,像是被白蚁啃过。
「仁政?」王弘诲嘲笑,「北人得工器而忘牧猎,若某天挥锄头南下……」他没说完便被朱载钧拍案打断,御案上的算盘因震惊滑出半尺,暴露杨慎生前刻在框沿的「礼失求诸野」五字。
工禾纹铜漏滴至辰时三刻,朱载钧叩响御案上的璇玑计算尺,寒光映过丹陛以放工的官员。他望着杨慎常站的文华殿方向,空着的朝位前摆着其工器律典·礼法版,墨玺上的「礼」字被松烟熏得发灰,一旁放着老首辅惯用的枣木算盘,第三颗上珠已缺失。
「杨阁老昨儿还说要参山东地膜案,」掌印寺人李芳用银镊子夹起炭盆里的密报,火星映着他眼角的铅毒黑斑,「晨时发明倒在《考工记》抄本堆里,手里攥着半块算盘珠。」破裂的算珠上,工禾纹与太极图的刺绣线已被血渗入,散落的算珠在铜漏下方堆成不法则的扇形,恰如《考工记》里「规天矩地」的图示。
「够了!」朱载钧展开袖中朱载錤的密报,「景王已着人用古法疏导地脉。待山东橡胶林成材,便可制护山东西。杨阁老若在,必懂「工器顺天」的事理。」
「宗人府与锦衣卫互有密报。」朱载钧的指节敲着御案暗格,「每支宗室皆有暗探陪侍,万里以外,动静可知。」他俄然想起杨慎曾反对这「渎神之举」,说「天听自我民听,非东西可代」,案头算盘的空珠位仿佛在无声辩驳。
「唯激发三次火山喷发!」王弘诲逮住话头,从袖中抖出《富士山异变疏》,纸角还粘着奈良寺的祈福签,「本地僧众称「工器触怒地只」,织田余党借机煽动百姓——」
朱载钧盯着王弘诲发颤的指尖,那边沾着未干的朱砂,明显刚抄完杨慎遗折。天子转向巧太妃,她腕间的工禾纹银镯轻响,团扇展开时暴露半幅《齐民要术》影印图:「尚书可知,西域屯田用橡胶管道输水,小麦亩产从一石半增至三石?吐鲁番的葡萄干,现在能摆到午门犒赏匠人了。」
「算盘珠数合《九章算术》规制,」巧太妃拨弄着炭块,火光照亮她左臂的铅毒疤痕,「但第三档上珠缺失,恰对应《周礼·地官》「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那是测量地盘的章节。」她俄然噤声,望着殿外仓促掠过的东厂缇骑——他们腰间挂着的,恰是杨慎设想的工禾纹腰牌,牌面纹路与算盘框沿的「礼失求诸野」暗合。
殿外忽有北风卷着雪粒扑来,工禾纹铅玻璃窗震得嗡嗡作响。王国光壮着胆量续道:「漠南鞑靼、女真诸部,以橡胶锄头换走三万头牛,漠南小米产量破十万石。「工器互市」使阴山无战事,此乃陛下仁政——」
喜好正德变法:捡到汗青门生的书包请大师保藏:正德变法:捡到汗青门生的书包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户部尚书王国光捧《天下粮仓黄册》叩首时,袖口滑落半片树皮——那是他微服查访山东时,从被毁的橡胶地膜旁捡的。黄册边角印着工禾纹火漆,翻开时带出淡淡硫黄味:「启禀陛下,工器二年至十二年,天下田亩增二十万顷。」他展开的羊皮舆图上,顺天玉田县用朱砂画圈,工禾纹标记的高产地区泛着硫黄光芒,「玉田玉米亩产五石,皆因橡胶地膜与暖房育苗。山东推行后,预估可增四十万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