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开始[第2页/共3页]
母亲发笑:“他亦是京兆韦氏,科举出身,一个通事舍人罢了,有甚么担不担得起的?”便命崔明德誊写任命,又顺次任了些副佐之官,自凌晨忙至午后,现在已觉疲累,展臂呵欠,我忙便辞职,崔明德写完她所领受之旨,亦起家辞职,唯婉儿因又被叫去誊写内侍的任命,还留在其间。
我一字一句地念着奏疏,腔调平平,毫无波澜,母亲倒不在乎我的声音,只是自顾自地坐定深思,我念完那篇后又在旁悄悄候了一会,才听母亲命人取白麻,唤崔明德和婉儿出去,一口气发了数道制令,倒并不忙任命宰相,而是先将武承嗣所提到的几人,以及武懿宗、武攸宁、来俊臣、崔秀、杨子恒、杨执一等人各委任一番――崔秀自麟台监迁鸾台侍郎――继而才是拜相:狄仁杰、武三思、杨子恒权知政事。
我笑:“你们要问我多少遍呢?这事我真不大在乎,不提这些所谓香火能续几世,就算能续千年、万年,我人都不在了,要这些浮名做甚么?不若生前痛痛快快做本身想做的事,强如身后香火万代呢――你们不也是这么想的么?”
历经了震惊、彷徨、怜惜以后,母亲痛下决计,贬李昭德为南宾县尉,诸宰相因党附于他,亦各受了贬谪。
我与崔明德自御前退出,到门口对视一眼,一前一后地走到僻静处,我先道:“我已想好,诗会要常办,一两个月间不管如何也要办一次,也不但限于士子,大臣命妇,乃至宫中执事,亦可参与,我还想邀御前靠近的几位,一道结个诗社,有事无事,稍聚一聚,互通些有无,遇见些小事,亦可相互帮忙,你觉得呢?”
崔明德挑眉道:“初时是诗社,厥后是甚么?”
母亲向案上一望,那边堆了两堆奏疏,一堆中满是攻讦李昭德的,一堆满是为他及被贬斥的宰相们辩白的,就数量看,为李昭德辩白的人都远超攻讦他的人。母亲笑了笑,表示我取辩白那一堆中的奏疏来念――只念上疏之人的官职姓名,不念其他,就算如许,念完这些名字也颇费了些时候,再自攻讦那一堆中取了那篇《硕论》来看,虽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但是真正的罪证,不过是那么几件:杖毙御史,专断专行,唾骂庶官…
作者有话要说: 感激:
我听她提起韦清,心中一紧,低声道:“任著作佐郎,借在文昌省做堪舆图的校订。”
崔明德深深将我看了一眼,淡淡道:“你已决意要将此身拜托在此处,次后无根无继,香火断绝,也毫不在乎?”
哪怕是在腥风血雨、杀人不竭的大周,这一次的风波也算是极大了――九位宰相一次全罢,此中八位贬为县尉、县丞之类的低品。武承嗣迫不及待地进了宫,在母亲面前痛斥李昭德之专断,盛赞圣天子除奸去恶之贤明,同时还委宛地保举了几个“奸佞可用之人”,这些人倒全非他的翅膀,起码狄仁杰不是,母亲对他的保举不置可否,待他走后,却笑着问我:“承平感觉这些人如何?”
母亲的笑很安静,安静中却有些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