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东宫[第1页/共3页]
自改唐为周今后的朝堂上的大事,一是不竭地连累杀人,乃至于当今的朝班比之前短了少说也有三分之一,传说有些臣子每次上朝前都要与家人死别、交代后事,比及退朝回家,家人便欢乐鼓励、如蒙大赦;一是不竭的为新朝歌功颂德,除了持续进献吉祥以外,亦有各种立佛像、造明堂、敕天下州县广建大云寺、追封先祖、广加祭奠、上尊号、封禅之事,母亲客岁已封禅泰山,尊号也已改作“圣神天子”,武承嗣却还在上书,请加“金轮”二字,以彰显天子乃是佛身转世,并请封嵩山,不过以我之见,母亲收吉祥收了这么些年,似已有些厌倦,对尊号和封禅亦似不甚热忱;不过平常的国度运转不但未因改元反动之事有所荒废,反倒另有所改革:科举迩来选人极滥,授官极多,但是一旦分歧格,免除的也快,是以反倒给很多豪门出身的有识之士机遇;告发之风虽盛,狄仁杰、李昭德等公认的能臣却都保住了,狄仁杰本因告密被贬外县县尉,到玄月又被召返来,做了御史中丞;四年中母亲共减了十次赋税,年年要赐天下白叟、武氏人物帛,并对峙要亲身面见统统的刺史以上处所官,叮嘱他们以安民为务、亲民爱民,是以百姓都还算安宁;只要军事上很有倒霉——母亲即位之初频有造反之事,又有岭南獠人反叛、广州蕃商起事,朝廷忙于弹压,突厥趁机入侵,安北都护府失守,不得不将府治内迁至甘州,安西等都护府亦是小拨的边乱不竭,朝廷无大将,有力弹压、不堪其烦,不过近一二年中已无造反之事,母亲又亲身遴选了几位能员督广州、扬州、益州等地市舶贸易,国中既稳,边关安宁只是迟早的事——这不但是我的定见,崔明德也是如许看的。
幸而我除了阿欢和崔二以外,另有李旦和守礼这几个弟、侄来往,遇见不欢畅的事,寻这几个小的逗弄逗弄,也就解开了——母亲说是叫我从旁佐助李旦,实在就是命我全权主管这事,李旦、守礼、李德几个都是挂驰名,形同在东宫读书罢了。恰好又无端庄徒弟,到最后便是他们读书、学士们编书,我时而看看学士们的进度、说些我本身的观点让他们校验,时而看看李旦他们的读书进度,有不懂处,几个孩子都不肯去问学士,却都来问我,我如果晓得,就是随口解释几句,若不晓得,也被他们缠着去探听来,再转而告达,是以说是编书,到最后倒更像是半带孩子半教书似的。
我在腰舆上一起想,瞥见守礼又站在百孙院外,灵巧地躬身施礼:“姑姑。”等我近了,那小脸上便笑得畅怀:“姑姑也是去东宫么?守礼与姑姑同去。”
如同阿欢与我交好的事一样,崔明德与我交好这事也是宫中皆知。母亲对崔明德与我的来往却不但不恶感,反倒有些乐见其成的模样,凡是有话、有物给我,或是有所传召,多数是叮咛崔明德亲身前来,与我说话间也几次提到崔明德。也幸亏有崔明德互助,一仲春间,我便将现在情势体味得一清二楚,母亲问起时也总能答上一两句了。
母亲又令我在耳室听政了。乐-文-不但如此,还特许我入秘阁看畴前的卷宗奏疏——只是还是不准让大臣们晓得,是以每回都要托崔明德以母亲的名义取了卷轴给我,看完再由她送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