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编书[第1页/共3页]
走到母切身边,先问了一道安,等母亲向我道:“坐。”方恭敬坐了。
我道:“阿娘案上有奏疏,未得允准,不敢窥测。”
徐长生笑道:“大师才念着二娘,二娘就来了,我们替大师欢乐,以是都笑呢。”
这几人除徐长生外我都只远远见过、未曾扳谈,现在少不得各袖了些金银货币出去,一一问候,这些人却不似高延福与婉儿几个那样冷淡,痛快地拿了钱,眉开眼笑地将我拥出来,母亲意兴正高,见她们嘻嘻哈哈地,也顺口就问:“平常宣人,也不见你们笑得如许,如何本日倒如许畅怀?”
我一面想,目光扫过四周,落在东宫的方向,心中忽地一动。李旦年已十岁,又封了亲王,恰是将出阁的时候,若此事由他主持,既可使他承我的情,又合母亲均衡武氏之心,还不使母亲有令他出阁之忧――亲王、郡王出阁学习,便有属官僚佐,声望大增,故此大臣们早已蠢蠢欲动,意在疏谏李旦出阁,而母亲却非常不肯。手将怀中的书捏了一捏,又有些游移,正揣摩着寻崔明德问上一问,却已到了殿门。
我哭笑不得:且不说我被放出来还不敷一月,需求将家事摒挡清楚,免得受人欺瞒,只说我是被软禁过的人,不谨慎谨慎,莫非还趾高气扬地跑来寻她,说“阿娘我要参与朝政”么?可这话既出自天子陛下之口,为人子臣,也只能喏喏而应,又因母亲似很有效我之意,想来想去,倒大着胆量将方才的考虑说出口了:“儿也不是只一意摒挡家务,也想替阿娘陛下分忧。本来是想将天下医书,总成一体,献与贤人――只可惜儿才疏学浅,写了一卷,上面的虽有了想头,却少年资老练的大夫勘验,现在阿娘若又要儿入宫替娘分忧,这医书怕更是写不成了。求阿娘另择可靠之人,将这书编辑完章,亦是圣朝盛事。”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母亲很有些恨铁不成地看我一眼:“本还想叫你看看你荐的人上的安边长策――罢了!”
几名宫人引我到内殿,内里早有好几位小娘子笑吟吟地出来,一个道:“二娘来了。”一个道:“大师□□着呢。”
母亲眯了眼看我,半晌方道:“能够――旦儿毕竟年青,这书又是你发起的,便由你从旁帮手,替他出些主张罢,让守礼他们兄弟也一道跟去学学,免得在宫中无事,又不学无术。”
母亲身鼻孔中哼出一声,道:“等她去做了些时候再说罢。”渐渐起家,扶着我走了几步,又站住,缓缓道:“朝中多事,你虽是女儿,常日也可到宫中来,学着理一理这些琐事,替朕分忧。便是朝务上实在不通,替朕看着宫里也是好的――不要一意只在家摒挡那些赋税奴婢。”
母亲嗤笑道:“你连她的疏奏都看不懂,倒晓得她是如何长进了?”
一行说,已将书稿取出,呈给母亲。
我忙合上奏疏,躬身道:“儿…没看懂。”实在是看懂了一半,不过不敢在母亲面前拿大,以是干脆认了蠢。
母亲没想到我说的如许直接,略一怔忡,发笑道:“屯田、边贸、练兵之事,畴前你在我身边也曾听过很多,节略也做过,竟一些不懂么?”
若既想讨母亲的好,又不招惹是非,最好还是找个男人代我献书,恰好我书未写完,能够让他挂名主编,如此也比我一人闷头瞎想写出来的更精专。只是我所熟谙的男人本就未几,本身托人一定便利,最好请母亲着人编辑――可如许一来,我又全无功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