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 第6章 【朝廷的衣裳】

第6章 【朝廷的衣裳】[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户部的许尚书适时在前面弥补了句:“禀皇上,估计只需八年。”

齐昱问:“若机会成熟不了呢?若老堤还是日日崩裂呢?张尚书又当如何?”

都城九坊十二陌,有头有脸的人物是很多的,可若要说首要到连皇家都要给几分脸面的氏族,却只要五个。

听了这话,坐在堂上的齐昱和跪坐在屏风后录事的温彦之,同时抬开端来。

申时的钟敲过,大寺人周福快步走进御书房,说惠荣太后请齐昱畴昔用膳。

“……温舍人,亦是个十、分、尽、职的史官。”他闻声本身这么说。

这么快就不是罪臣了。

这却让齐昱奇了怪,一个内史府的七品舍人,整天尽鼓捣笔墨,现在竟要置喙水利之事。

周福应下,便命人去了。

林太傅道:“皇上,国库银两已连续送往重灾之地……不敷以支撑抢点窜道之事,臣觉得,还是该当找寻更加坚固的固堤之法,先将堤坝紧紧弥补,迟延光阴,待国库日渐充盈,方可一举促进改道大事。”

工部的张尚书禀道:“皇上,工部已派老匠伴同贤王前去淮南,若机会成熟,便由老堤下凿出暗渠引流,再图改道之事。”

一旁的屏风后,温彦之渐渐停了笔,明眸微动,好似思考着甚么。

周太师沉声道:“皇上,臣有一谏。昔年秦皇治旱,善用郑国献策修渠,关中后代乃有郑国渠,现在我朝治水,亦是同理。山外有隐士外必有高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觉得,当广纳天下怪杰之见,说不定可另觅他法。”

逼着朕夸了你儿子一顿,你还不敢当?

某些东西,实在一脉相承。

齐昱:“……”

目光落到温彦之身上,只见那白痴还是庄严地立在屏风边上,定定地看着这边,手上还捏着那只软碳笔。

“八年?又够淮南发十几次的洪了!”齐昱拍案痛斥,“漫地大水,庄稼颗粒无收,你要淮南千万百姓靠甚么赡养?靠你吗,许尚书?还是林太傅在那边有百万亩良田?”

张尚书伏身:“臣力谏,当抢修,抢凿。”

此情此景,齐昱已确然没法将温彦之的各种奇特之事说出口来,只好咬咬牙,临时欣喜道:“温爱卿多虑了,温舍人他……”

“皇上,”清透的音色,没有任何不安与颤抖地,稳稳传来,“微臣有事启奏。”

齐昱低头,见温久龄闪着年老的双眼,神情诚心肠看着本身,目光中又包着楚楚泪花,俄然想见,温家世代忠臣,温久龄更是为邦交之事驰驱了大半辈子,是朝廷的股肱,不知每年帮朝廷拉来了多少朝贡。

齐昱点头,“说。”

齐昱感觉头有些疼。

齐昱冷眼瞧着堂下温久龄拜别的背影,再瞧瞧阿谁跪坐在屏风后一向刷刷记录的温彦之,兀自保持着面上温暖的笑,可手中的玉柄软毫却捏得咯吱作响。

齐昱非常对劲。

堂下世人仓猝跪下称罪。

免了诸多虚礼,齐昱把谭庆年的折子扔给了三公,“众卿也都看过这份折子了,按谭庆年所说,是否我朝就只能在这河堤高低工夫了?”

齐昱挑起眉看向堂下,神容略带倦意。

“回了吧,”齐昱道,“让御膳房给太后送些解暑安神的汤去,替朕告个罪。”

而最后的这个“温”,便指的是现在由鸿胪寺卿温久龄挑起大梁的温家。固然人丁之旺、家底之厚,都比不上前四族,可若将前四族比作朝廷的巍峨身躯,那温家便是朝廷的衣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