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内收台湾,外拒夷敌[第6页/共10页]
清军入关,满洲人一共就百十来万,这一入关走了百分之八九十。清朝统治者又非常不自傲,在他们统治期间,东北几近就是无人区,不答应汉人去东北。因为清朝统治者担忧有朝一日万一在中原站不住脚,还得退回东北故乡,不能东北这疙瘩全被汉人占了,那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以是,朝廷成心制造的无人区,就让俄罗斯捡了便宜,全给占了。
台湾收回来以后,大多数清廷官员主张放弃。把岛上的汉人全迁回大陆,其他民族爱如何着如何着,自生自灭,不要阿谁处所,蛮荒之地,不值得管。大多数大臣是这个建议,另有大臣主张租给荷兰,一年十万两银子,那郑胜利可就白干了。只要施琅力排众议,果断要求对台湾停止统领。台湾为东南七省流派,如果台湾不保,则东南危矣,东南又是朝廷财务支出的首要来源,东南不保,国本摆荡。最后圣祖天子点头,说台湾定则海疆定,海疆定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大定,以是台湾不能放弃。
抗倭有猛人
足利义满在日本的长崎公开处决了几十名倭寇,倭寇就销声匿迹了。没想到,到了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稳,日本进入战国期间。明天日本的电视剧、电子游戏,很多讲的都是战国期间,豪杰辈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本来就是一个弹丸小国的日本,分红几十个小弹丸相互厮杀,还不包含北海道,只是本州、四国、九州,几十国混战。打败的人,就跑去骚扰中海本地。日本战国期间相称于中国明朝中前期,明朝的国力已经陵夷,有力对抗倭寇。以是倭寇猖獗,北起山东,南到广东,全部海岸线都在闹倭寇。
但是郑胜利光复台湾,是为了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当时全都城是清朝,只要台湾是明朝,不奉大清正朔,仍然利用南明永历的年号,永历天子都给勒死了,仍然用永积年号。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到了台湾,但被郑家囚禁起来了,实际上是郑家占了台湾,以延平王的身份停止统治。
清朝中心设置理藩院,理藩院设立尚书和侍郎,掌管少数民族事件。这个职务必然由满蒙贵族来担负,汉官是不可的。
郑和下西洋,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宣宗继位以后又下了一次,然后这个事儿就不无能了。到了明朝中期,炼丹的嘉靖天子在位时,国力弱退。有的大臣发起,为了耀扬国威,仿效当年三保寺人故事,我们再下一次西洋。兵部尚书刘大夏冲进兵部档案馆,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宝船的设想图纸,付之一炬。以是郑和下西洋到底是线路如何走的,明天不晓得,船甚么样的也不晓得。传闻郑和下西洋的宝船,64丈长,18丈宽,一丈是三米。如果然的那么大,顶上一艘轻型航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