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条条大路通大唐[第9页/共12页]
北京迎请的那部分被分为四份:一份供奉在天津大悲院,1957年被转赠给印度总理尼赫鲁,安设在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记念堂中;一份供奉在北海观音殿,“文明大反动”时被毁;第三份则被供奉到成都文殊院;最后一份被供奉到广州六榕寺,亦在“文革”中被毁。
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印刷术、制瓷、制铜工艺。明天到韩国旅游,它的特产就是铜筷子、铜碗、青瓷。高丽青瓷非常驰名,实际上中国的瓷器最早就是青瓷、白瓷,厥后才呈现了彩瓷、粉彩。韩国能够一向还逗留在青瓷这个程度,现在看起来显得很古拙,很古旧,实际上是因为前面的制作技法没学过。别的,读汉诗、写汉诗也是他们的一大风俗。朝鲜人写诗的程度确切相称高,日本人也能写,但日本人写的没有韩国人纯粹;越南人也能写,那根基上就是打油诗了。1910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兼并,很多志士亡射中国。此中有一名叫金泽荣① ,他在江苏南通居住的时候,留下了一首非常驰名的诗。他在早晨睡觉时看到天上飞过大雁,一揣摩就写下了这首诗:“一声南雁搅愁眠,独上高楼月满天。十二何时非故国,三千余里又本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候,我都在思念着故国。朝鲜号称三千里江山,又过了一年,还没能光复。“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槿花就是木槿花,韩国的国花,等木槿花开放的时候,从鸭绿江返国,就是说我的国度虽亡,但是光复故国的志向不息。
到了7世纪初,就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圣德太子停止鼎新。圣德太子这小我在日本的职位就相称于中国的周公,制礼作乐。他仿效中国的轨制停止鼎新,国名由YAMATO改成了NIPPON(日语音),写成汉字就是日本;并把统治者由大王改整天皇,然后把前面几代的鬼神王都追封为天皇,实际上那会儿都是倭王。圣德太子办的这件事儿要陈述给中国,因而遣使到隋朝,阿谁使臣叫小野妹子,但是个男的。这个妹子来华以后,给隋炀帝递上了国书。隋炀帝打建国书一看,写的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一下子就火了,你本来是臣子,现在敢自称天子,并且你日出处,我日落处,你不咒我吗?隋炀帝非常不欢畅,但面子上还过得去,厥后就跟官员说,小邦无礼,今后别让他来了,日本人我看着烦。
韩国曾经是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