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招兵买马[第1页/共2页]
“不就是沙子么?如何这么难?”李康有些烦躁的摸着后脑勺,但他也没有体例,他又不会烧制玻璃,能记得一些恍惚的观点,还是托了小说的福,不然谁闲着没事干去记那玩意儿!
大喜之下,李康开端对刚才想到的人名,一个个的停止尝试。
对于这些个文人来讲,大略读过,就是读过好多遍。
“但愿如此吧!”李康淡淡的点了点头,转成分开了玻璃工坊。
李康心中一喜,对于中原来讲,一鸦败北后签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日起,才算是近代的开端,第一次产业反动的服从也在这以后开端大范围的涌入中原。
【邹伯奇(1819-1869年),广东南海人,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物理学家。初学光学,1844年制成拍照机,又称中国拍照机之父。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浑天仪、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第一人。呼唤需3000点黄金或1500点能量,是否呼唤?】
“徐寿,我记得他儿子是造船的,可惜生的太晚了,化学发蒙者么?我想做葛洪那老头的徒弟正合适,省的每次去伏羲镇就跑来找我费事,肚子里的货都给掏光了!…葛洪,啊,对了!这家伙不是会造玻璃么?待会儿得找小我好好问问!”
【清道光二十二年,西元1842年。】
“自无不成!”徐寿微微一笑,道。
【徐寿(1818-1884年),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近代化学发蒙者。呼唤需3000点黄金或1500点能量,是否呼唤?】
“王清任倒是能够招过来,不过名医我又不缺,解剖甚么的华佗他们也开端干了!但是多一人多一份力嘛!还是招过来吧!”
“玻璃?”王清任想了想,刚想说没有,俄然又记起了甚么,道:“是水精么?《抱朴子内篇・论仙》上面倒是有这么一句话,'本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这个水精应当指的就是玻璃。”
公然!
李康千万没想到,这类在二十一世纪将近奄奄一息的燃烧装配,这类普浅显通的小木棍,竟然技术要求比玻璃还高,玻璃最起码另有眉目,也做出了成品,固然不如何合格,但洋火现在更是毛爪,一向找不到合适的引火源,李康只晓得磷轻易着火,但如何利用?到底是分解、提取还是杂七杂八的化学反应,李康就只能呵呵了。
不幸远在伏羲镇,正在做尝试的葛洪猛的打了个激灵,有一种不好的感受涌上心头。
【王清任(1768-1831年)…医学家、解剖学家…】
而他走进洋火工坊,也只是遵还是例出去看看罢了,以是,大略的逛了一圈,扣问了一番有何停顿,按例获得了否定的答复,李康摇了点头,走出了洋火工坊。
“诺!我等必竭尽尽力,不辱任务!”工匠们听的满脸潮红,赶紧拍着胸脯包管。
“李善兰,现在确切没甚么活干,等今后吧!”
这个题目很首要啊!因为体系只供应中原汗青名流,那么第一次产业反动该当也是以中原为标准的才对!
【丁拱辰(1800-1875年)…机器工程专家…】
李康接着问道:“那上面是否有记录玻璃方面的知识?”
方才见面,自是一番见礼,以后,李康望向王清任,问道:“勋臣(王清任字),你读过《抱朴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