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半个盛唐[第1页/共2页]
说完李白解下腰间的酒葫芦,抬头灌了一口酒。
顾青很难设想,一句漫口吟哦的诗在群山间回荡时,他竟莫名感到心悸,就像看到一名神仙漫不经心肠轻挥拂尘,刹时妆点了人间的国土,然后神仙迈着酩酊的法度,踉跄分开。身后满目萧然的夏季山岗,竟已换了葱茏秋色。
顾青从厨房里拎了两坛酒,摆在院子中间的矮脚桌上。
“前几日路过蜀州,在一家青楼喝酒,我闻乐伎正在弹唱一首是非句,传闻叫《中秋词》,词句美好,意境悠远,我在那家酒楼整整回味了三日,仍觉意犹未尽,此词一出,从今今后中秋诗词皆废矣,因而我费尽辛苦探听到这首是非句是一名少年所作,那位少年姓宋,住在石桥村,我故而来此结识。”
利落地把酒葫芦递给顾青,顾青也抬头大灌了一口,随即皱起了眉。
寂然起敬?神交已久?还是高山仰止?
“《蜀道难》,上月入蜀时所作,如何?”
男人:???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先人对他的评价,极高,但贴切。
顾青笑了,热忱地拉着他的袖子,道:“巧了,那位姓宋的少年刚好是我的同亲,来,我举荐你们熟谙。”
因为有了他,盛唐才是盛唐。
然后李白再次用力晃脑袋,他总感觉本身应当是喝高了,不然不成能总听不懂人话。
“逛逛,同往矣,贤弟是豁达之人,如果你家的酒好,我便引你为知己又何妨,快走。”李白拽着顾青的胳膊便往山下走。
“带纸笔了吗?能给我署名吗?”顾青像个脑残粉。
顾青从县城买来的酒都是比较贵的,这个年代的酒价首要看质量,有酒劲且过滤充分,汤色看起来没那么浑浊的,便算是好酒。
酒坛上桌,李白当即便取来一坛,等不及让顾青拿酒盏,李白揭开泥封,抬头狠狠灌了一大口,随即阖目咀嚼,整小我如同被冰冻邪术冻住了似的,久久不见转动。
酒很难喝,应当是米酒,但很浑浊,是那种县城路边挑着担的小贩那边卖的货品,很便宜。
“何为?”
统统看起来都是那么平平无奇,就像山野路边随便碰到的一个浅显醉汉,糊口得志,穷极落魄,只能借酒浇愁,在醉梦中浑浑噩噩虚度平生。
李白惊诧:“啊?”
李白哈哈一笑,指了指山下的石桥村,张了张嘴,然后神情板滞住了。
顾青也笑,朝他伸手:“我也要喝。”
顾青没想到本日竟然能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见到这位最刺眼的汗青名流,顿时有种求署名的打动。
顾青含笑看着他,也不出声,过了好久,李白慢悠悠呼出一口气,长叹道:“好酒!多少光阴未曾饮过如此香醇的酒了!”
男人的眼神已有些迷离,明显已喝了很多了,转过身打了个酒嗝儿,身躯前后扭捏地站着,仿佛在风急浪骤的船上。
“这位父老,且慢!”顾青俄然开口叫住他。
“太白兄意欲何往?”喝过李白的酒后,顾青的语气愈发密切。
“呃,我意欲何往呢?我,意欲……何往?是啊,我到底来此处何为?为何不记得了?”李白双手端住头,神采很纠结。
顾青惊诧,喝酒喝到这境地上,也是人才了。
但是跟着那句诗吟诵出口,顾青顿时感觉背后寒毛直竖,人间仿佛下了一场浪漫的樱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