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穷阎漏屋[第2页/共3页]
赵永忠也感念姜华的恩德,因而点头决定一家人留下来帮衬姜家。
姜氏见状忙让赵四郎兄妹俩带侄子出去玩会儿。俩人应了,带着表弟出了堂屋。赵四郎是当真陪着姜小虎玩儿,赵四娘则一个回身又钻进了堂屋。
杨氏用衣角拭了拭眼泪,哽咽道:“郎中说没有性命之忧,可骨头断了,少说得躺在床上养上三个月。你哥晌午的时候服了药,好不轻易才睡下了。”
赵永忠一家听了,高高提着的心稍稍往下放了些。
“啥?只卖了五贯钱?娘,那条船但是用好料子造的,起码值十贯钱呢!”姜氏惊呼道。
可惜好景不长,自从三年前新帝即位后公布了禁海令,规定渔民不得再出海捕鱼,姜家就只能在四周捕鱼,可两条渔船捕到的鱼加起来都没有本来一条船捕的多。因而本来就贫寒的姜家糊口变得更加贫苦,眼看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姜华去船埠上找了份帮人搬货的活计,家里才勉强能够保持生存。
姜家的屋子是泥屋,主屋一共有三间。中间一间堂屋用来待客用饭,堂屋前面另搭了一间小屋做灶间。左边一间住着姜老爷子佳耦和他们的小女儿。本来姜氏一共兄妹三个,除了她大哥姜华外,另有一个十五岁大的小妹姜月娥,还未曾订婚,现在仍待字闺中。右边一间住着姜华一家,姜华娶妻姚氏,有一个八岁大的儿子姜小虎和一个三岁大的女儿姜梨花。虽说是三间屋子,可加起来就只要老赵家一间堂屋的大小,这让住惯了青砖大屋的赵永忠一家人一进门就感觉非常压抑。
杨氏自打进了堂屋给半子一家筹措完茶水后,就一言不发,一向低头抹眼泪。她满腹酸楚,实在是不知从何提及。
杨氏见半子一家这么仗义,打动得泪水涟涟,说不出话来。
刚出房门没多远,赵四娘就拉着赵永忠道:“爹,本来我们筹算放下贺礼就走的。可现在娘舅受了伤,外公家的地没人种,我们就不走了,留下来帮帮手吧!”
杨氏传闻赵永忠一家是特地跑过来给姜老爷子拜寿的,悲喜交集,忍着泪水号召他们进了堂屋。
只听杨氏说道:“自打不能出海,家里日子就不好过了。虽说朝廷赔偿了两亩地给我们,可那地实在太荒了,甚么庄稼都种不活。客岁好歹种了番薯,虽说收了好几千斤,可番薯是细粮,卖不上价。”
“娘,方才小虎喊要娘亲,嫂子去哪儿了吗?”姜氏问道。她嫂子姚氏非常贤惠,如果见到她们一家来了,早就迎上来端茶送水了。可现在她两个孩子哭闹不休,也不见她来劝,想来是去了哪儿。
赵永忠一家刚走近姜家,就闻声院子里传来一阵阵哭闹声。姜氏一听,恐怕家里出了甚么事儿,忙加快脚步赶了畴昔。一进门就瞥见她娘杨氏正抱着哭闹不休的侄女姜梨花哄着,而一贯灵巧懂事侄儿姜小虎正扯着杨氏的衣角,哭喊着:“我要娘亲!”
最后还是赵四郎从口袋里取出两块糖,才把两个哭闹着的孩子哄住不哭。这两块糖还是赵四娘在杂货铺里买作料的时候,死皮赖脸让掌柜送的,到手后就给了赵四郎。赵四郎拿着从mm手上接过糖,当着家人的面不美意义吃,筹算到没人的处所再悄悄吃,以是一向留到现在没动,没想到阐扬了高文用。毕竟两个费事渔家的孩子,俄然见到过年时姜华才舍得买上一两块给他们解馋的糖块,模糊能闻到糖块上披收回来的诱人香气,又想起那种甜甜的滋味,立马就止住了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