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怒火中草疏陈五事 浅唱里夏月冷三更[第7页/共12页]
这一问,倒把玉娘唬住了,她赶紧答道:“老爷言重了,奴家自到都城,日日夜夜都想着老爷,哪有甚么坦白的事。奴家拣了这首词儿来唱,原是想讨老爷的欢心。”
现在的时年,是小我也有三句话。
玉娘答道:“奴家客籍在淮北,十一岁因家道没个下落,被父亲卖给一个大户人产业上房的使唤丫头。没过半年,又被那家仆人转卖到南京秦淮河边的玉箫楼,认了一个新的干妈。那干妈便教我操琴唱曲,吟诗刻画。五年下来,倒也学了一些乱来人的本领。干妈本是把我当作摇钱树来种植,希冀今后靠我腾达养老。那一日,邵大侠逛到玉箫楼来,不知谈了甚么前提,就把我赎出身来,并把我带来北京,讲清楚了让我奉侍老爷。”
高拱与张守直两人说话时,高福来客堂两次,他本意是来催仆人用饭,但见两人说话分外当真,便不敢从中打搅,直急得耍戏猴儿似的里外到处乱窜。比及张守直分开,高福这才又前脚赶后脚地走出去,说道:“老爷,酒菜都备好了。”
1、祖宗旧规,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俱是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也。隆庆初阁臣拟令代答,乃至人主玩愒,甚非事体。昨皇上于劝进时,荷蒙谕答,天语寂静,玉音清澈,诸臣无不忭仰。当日即传遍都城,小民亦无不欣悦。其所干系可知也。若临时不一亲答,臣下必觉得上不省理,政令皆由别人之口。岂不解本若无?此后令司礼监每日将该衙门应奏事件开一小揭帖,明写某件不该答,某件该答,某件皆某衙门晓得,及是晓得了之类。皇上御门时,清算袖中,待各官奏事,取出一览。照件亲答。至于临时讯断,如朝官数少,奏请查办,则答曰:“着该衙门查点,其纠奏失礼者,重则锦衣卫拿了,次则法司提了问,轻则饶他。”亦须亲答如此,则政令天然出色,能够系属民气。伏祈圣裁。
高拱希冀张守直说下去,张守直却打住话头,再也不吭声。高拱只得问道:“只是甚么?”
这一节的内容,明眼人一看就知,就是要剥夺司礼监的权力,不给冯保干政留不足隙。
高仪沉默很久,叹口气说:“天道六十年一个循环,此言不虚也。”
“玉娘。”高拱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只是记不起来在那里听到过,因而对玉娘说,“你临时出去一下。”
你便会行船,我便会走马,
“你现在一掌挡双拳,很难对付,若能和太岳重归于好,单只中宫作梗,事情就要好办多了。”
明朝的内阁与司礼监,本来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干系。如果说内阁大臣是天子的私家秘书,那么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寺人则是皇上的秘密秘书。各府部衙门进呈皇上的奏本到了司礼监后,按通例都会转到内阁,内阁大臣拿出措置定见。另纸誊写再呈上御前,这个叫“票拟”,也叫“阁票”。皇上如果同意内阁的票拟,再用朱笔抄下,就成了谕旨,俗称“批朱”。司礼监名义上的权柄是掌理表里章奏及御前勘合,照内阁拟票批朱。究竟上他们的权柄,能够无穷地扩大。对于内阁票拟的谕旨,用朱笔加以最后的鉴定,这本是天子本身的事,但若碰上一个不负任务的天子,“批朱”的大权就落到了司礼监秉笔寺人的手中。如许,内阁的票拟可否成为皇上的谕旨,则完整取决于司礼监掌印。高拱任首辅期间,司礼监前后有陈洪、孟冲掌印,因为他们都是高拱保举,加上隆庆天子对他这位在裕王府担负了九年侍讲的旧臣倚重甚深,以是内阁的票拟,都能够普通地获得“批朱”。现在却分歧,冯保本是高拱的死仇家,加上新即位的天子又是个孩子,冯保完整有能够为所欲为。高拱是以又遐想到武宗天子时的阿谁司礼监掌印寺人刘瑾,因为他深得武宗信赖,独擅“批朱”大权,乃至把章奏带回私宅,和妹婿孙聪、门客张文冕共同批答。一时候内阁竟成了聋子的耳朵——安排,而刘瑾成了究竟上的天子。天下官员与他的干系是顺者昌,逆者亡,卖身投奔者飞黄腾达;谁敢对他言一个“不”字儿,轻则贬斥到瘴疫之地,重则杖刑弃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拱认识到冯保有能够成为第二个刘瑾。与其听凭生长,坐以待毙,不如趁他安身未稳,奋力反击。如许或可为社稷百姓撤除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