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聘金如山,嫁女似卖[第3页/共3页]
如果说两百贯钱的聘金勉强能承诺,那五百贯就真得超出底线了。把刘家闺女娶进门,却弄得倾家荡产,另有甚意义?
吴婆子大喜:“刘夫人奇策。”
陈三郎浅笑着说:“天涯那边无芳草,不急。”他现在底子不想在这方面破钞甚么心机,对于所谓的纲常伦理,并不放在心上。
陈王氏沉闷不已。
“吴婆子,请明言。”
两百贯,即是两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量。倒不是陈家拿不出,只是掏了这么一大笔钱后,今后想做谋生,捉襟见肘,周转有些困难。
“刘夫人,聘金要得那么高,只怕陈家不会承诺的。”
短长。
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很多人家一辈子都积累不了那么多,刘家却只要嫁出个女儿,便获得了。
这妇人姓吴,在泾县大名鼎鼎,是数一数二的媒婆,一张利嘴,天花乱坠,就没有她撮不成的婚事。
彷徨间,陈王氏心神蕉萃,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岁。
对于媒婆,陈王氏可没少给红包。
不过现在,看着陈三郎身上产生诸多非常窜改,乃至有点率性混闹的趋势,对此陈王氏非常担忧,感觉结婚之事刻不容缓,故而再请吴婆子过来,答允两百贯钱的聘金。
思前想后,陈王氏决订婚自跟刘家谈谈,便让华叔请人过来。
吴婆子说了句场面话,也告别走人。
陈王氏早就开端物色,并相中了刘家闺女。此女年方二八,面貌不错,识字,与三郎非常班配。
这事还没有跟陈三郎说,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为纲常伦理,有父母之命媒人之言足矣。
对了,城东李家女儿固然面貌差了点,但也过得去……
提及刘家,与陈家一街之隔,另有几分世友情谊。小时候,陈三郎与刘家女儿玩耍过,浅显地说,算是“青梅竹马”。只是厥后两家陌生,渐渐断了来往。
从两百贯翻到五百贯,刘夫人自有事理。陈三郎所作所为,饱受风评,名声大损。归正之前没有立下字据,这时候不涨价,更待何时?
陈王氏一怔:“莫非刘家女儿许别人了?”
吴婆子适时开口:“陈夫人,刘家闺女丰度端庄,乃抱负人选。有相师给她看过八字,实足旺夫相。或许娶到她后,三郎放心立性,说不定还能进学考到秀才呢。”
陈王氏听得眼皮一向在跳,辩白道:“原儿乃读书人,身材向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