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断长平因擅变 深悔未持君臣谋[第3页/共5页]
孝成王悄悄擦去泪水,坐直身躯,右手握拳在桌案上用力一击。随后又长身而起,抽剑击案,将大师噪杂的声音打断。“赵氏屡经磨难,数次亡而不断。盖因诸卿奸佞,君臣同心。长平之战,错在寡人。但我虽有万错,唯不敢轻弃社稷,愿与秦忍辱乞降,愿与秦决一死战。众卿先祖曾数救赵氏,今赵氏危急,望诸卿与我赵氏后辈共竭其力,共渡此难。”
虞信放低声音,持续说道:
“请大王另派使臣请和于秦,割太行以西各城予秦,以息秦国君臣上党之怒,使邯郸得守,赵国得安。”
虞信见此事己议定,世人垂垂找回自傲和信心,回到座席,拿起桌案上的酒壶,斟满一杯水酒端起,持续说道:“长平虽败,然秦军苦战数载,其势己顿,其军己疲,其财力己尽。而我赵国军民,户户有丧,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又有邯郸雄城,诸多守御军火,只要集足粮草,筹办恰当。虽白起、王龁,数十万秦军,又有何惧。请大王和诸位大夫饮盛,请先祖护佑我等,守邯郸,安国邦。”
赵孝成王求救于韩魏等国,以守合纵之约。各国因传闻孝成王请和于秦,使者倍受秦王虐待,担忧秦赵联横,遂不肯出兵相救。
“请大王速调粮草入邯郸,以补长平之耗损,以备久守邯郸之需。”
孝成王悄悄松了一口气,放下长剑,走下殿阶,快步走向上卿虞信的几案,长施一躬。“赵丹深悔不听上卿之言,乃至长平之失。请君不要计算丹之笨拙,必有所应对以教于寡人。”世人也将目光看向这个孝成王力排重议,以师礼待之的年青大夫。
虞信身高体长,面白不必,端倪清秀,只二十余岁便身居上卿之位,现在也只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但于平常之间,谨言慎行,持重庄严,言必信,行必果。特别是近几年来,于秦赵争端当中,虞信频频言中关键,次次料敌于先,己然深得赵国君臣大夫恭敬。
战国期间的邯郸城,周遭十里,筑土为墙,内有城门四座,外有卫城。邯郸城墙高三丈三尺,另有女墙四尺,宽五丈,可并行马十匹,自三家分晋,久为赵氏都城。
众大臣纷繁点头,小声私语。最后大师公认,此策可行,平阳君也是最合适人选。只要保住太行以东之地,别的可授全权于他,与秦构和割地乞降。同时,有人建议消弭对秦国质子府的把守,任吕氏后辈为副使,联络逃归秦国的质子子楚与吕不韦,或许能帮得上忙。看到请和有望,孝成王略喜,众臣也稳住了心神,赶紧催促虞卿快讲其他对策。
赵王丛台宫内,年青的孝成王哭坐于塌上,双目板滞,手抚额头,双唇颤抖着,不竭轻声反复着:“天亡我也,痛杀我也。娄氏误我,娄氏误我。悔不信廉君,悔不信廉君啊。”
“第一。请大王恭请平阳君卖力请和于秦。平阳君虽一向力主乞降,但究其启事,是避轻险之策,慎重为国。且平阳君身份高贵,为人奸佞慎重,行事刚柔相济,又与秦国君臣交好,即便不能请和,也定能不辱任务,行得缓兵之策。而现在我们所缺的恰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