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倾囊相授[第1页/共3页]
“清儿先去换身洁净的衣服,本日宴请高朋,切勿失礼了。”白氏一身暗红正装,端方大气地坐在安父中间,声音不疾不徐,面带慈笑却不容人随便抵挡,“清儿你即与王学士投缘,王学士下榻洛阳的这几日,你便跟在中间随行服侍罢。”
王元含沙射影,三言两语就让施逸惨白了脸,以王元和施家的职位,施家公子出了这么一场让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从今晚过后,口口相传,恐怕不久便会传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了。
王元脸大喜过望,冲动的神采溢于言表,卫双行想的倒是另一处了。
卫双行干脆接过白氏的话,微浅笑道,“母亲说得极是,梵文、契文、刻符和象形笔墨,儿子自小都习得一些,只是这些年不免闭门造车,现下有幸见到王叔父,儿子自当会抓住机遇,请叔父指导一二。”
‘内结外结,勤智者,当解此结’,乃是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法的典范教义,粗心说的是尘凡千结中,只要每小我都能修身养性,心善勤慧,终究便能达到身心完美的飞升境地,讲究的是渡己利己,独善其身。
忠信孝诚礼义廉耻这八字,里里外外暗指施逸‘作弊,歪曲别人,棍骗考官,诡计坦白本相’都是需求耻辱的事。
施逸的父亲固然是中京大司马,在朝中的品阶和王元相差不下,但现下的靖国毕竟承平乱世,自古文武分歧,施家又岂能和天子面前的红人翰林学士比拟,若真能对抗这些随时来往于朝堂与上书房之间的老固执,他父亲又岂会眼巴巴地非要他拿出一个安妥的名次来。
就他这快埋进土里的脑袋,都能看明白真正有才的是自家少爷,这厅堂上今后另有谁敢说他家少爷作弊的!
卫双行看着面前两眼放光的王元,这大学士春闱之际,不在翰林院揣摩考题,千里迢迢为经籍文籍驰驱,不为佛经学问,只为译文,想必也不满是因爱好而至。
卫双行如此这般,王元倒起了爱才的心机,便想再经验施逸两句,想让施逸亲口将此事明白于天下,还安锦清一个明净。
施逸神采一阵青白,倘若父亲因为此事蒙羞,他就是死,恐怕也难消父亲的心头之恨。
“王叔叔?”
施逸蓦地昂首,对上卫双行似笑非笑的目光,眼里的恨意和暴虐更加浓厚。
安锦文和安父惊得从坐位上站了起来,王元这意义,清楚就是想收安锦清为徒。
说白了,翰林院的意义,那就是代表掌权统治者的意义,卫双行从中,大抵也估摸出了些门道。
王元神采微缓,见卫双行出乎料想地没有在舞弊一事上不依不饶,只专注于经文之上,内心的爱好又添了几分。
施逸嘴唇爬动,一句话也说不出,白着脸朝王元拜了又拜。
卫双行不动声色地站着,任凭王元打量,他略略一想就晓得王元这是在考他,这一问一答,固然不算冷僻,但毕竟也算是一门学问,不像四书五经,五岁孩童都能说出几句。
和策论近似,殿试上由天子亲身考核的策问也是如此,两处考核在考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考的是沉思熟虑,一个考的是临场阐扬。
靖国经历了百年承平乱世,百姓们丰衣足食,新皇倡导以礼治国也无可厚非。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乃是大乘佛法最为光鲜的教义,讲究的是渡人渡己,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