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第2页/共4页]
"吊淡村是名,送它才是实。"进了阁房后,阎敬铭从靴页中间抽出一封信来,双手递给曾国藩。
"甚么事害得你睡不好觉,这但是少有。"与曾国藩相反,李鸿章则打盹极重。这点,曾国藩也晓得。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江南大营前些日子大要上热火朝天,实在已种下了溃败的祸端。现在全军毁灭的大祸里,又暗藏着战事的转机。"李鸿章两只都雅的眼睛闪闪发亮,显出一种非常机警的模样。
"润芝还说,欲复江宁,还得从皖省动手,建议沅甫带吉字营速围安庆。沅甫才大器大,足可独当一面。""才根于器,确为良论。"曾国藩笑道,"看来,我这个做哥哥的,还不如润芝对沅甫体味得深透。你归去奉告润芝,就说我按他的摆设,当即调沅甫去安庆。""好,我不在宿松久留了,明天就回武昌。"阎敬铭刚走,又响起拍门声。"这么晚了,另有谁来?"曾国藩心想。
曾国藩想了想,说:"前贤经世之书,莫长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中至当,开辟气度,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而论民风,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英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以是得失之由,头绪清楚。又好详名公巨卿以是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外不刊之典。足下若能熟读此书,而参稽三通、两衍义,将来出来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失坠。"罗忠祜很受开导,说:"大人这一番教诲,使晚生从迷津中走了出来。晚生此后就遵循大人的教诲,好好研习《资治通鉴》。"正说话间,忽见一人踉跄闯进灵堂,高呼:"淡翁,你死得惨呀!"曾国藩昂首看时,本来是湖北粮台总理阎敬铭。他走畴昔,拉着阎敬铭的手问:"你是从武昌特地来的?"阎敬铭说:"润芝要我代他来宿松记念,他另有封信要给你。" 曾国藩点点头,不再问了。
罗府家祭结束,曾国藩请阎敬铭同到虎帐。
"是。弟子不会对别人讲,只是本身如许想想罢了。"过一会,李鸿章又说,"恩师,弟子想,湘勇虽水陆俱全,但另有完善。" "缺甚么?"
曾国藩心想:这是一封甚么信,如此奥秘!他一看信封,更感奇特了:信封上并不是写的他的名字,而是胡林翼的大名。拆开看时,才知这是肃顺克日写给胡林翼的一封密信。信上说的是如许一件事:江南大营溃败,皇上迩来寝食不安;何桂清临阵脱逃,皇上更加仇恨。皇上筹算在东南几省内选一个可靠的人代替何桂清,为此事垂询过几位亲贵大臣。昨夜,皇上对肃顺说,拟授胡林翼为两江总督。肃顺听后沉吟半晌,说:"胡林翼才学优长,足堪江督之任,但若调离,鄂抚一职则无人可代。"皇上问:"叫曾国藩任鄂抚如何?"肃顺说:"六年前,皇上命曾国藩署鄂抚,几天后又撤消前命,曾国藩想必心中不快。事隔六年,又叫他任鄂抚,显得皇上恩德不重,不如干脆叫曾国藩作江督。胡与曾是老友,必然会调和合作。当时高低一气,东南局面将有转机。"皇上点头说:"你考虑的是,就如许办吧!"曾国藩看到这里,冲动到手微微发颤,内心充满着对肃顺的无穷感激。肃顺信最后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