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曾国藩 > 六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

六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第2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烈文撰《能静居日记》同治六年七月二旬日日记:"至后园登台而望,少选,师亦至,遽谈,问沅师收城时势。余曰:'沅师坐摆布之人累之耳,实在,后代财宝无所与也。各员弁自案牍乃至外差诸人,则人置一簏。有得辄开簏藏纳,客至,则倾身障之,丑态可掬。'师狂笑,继又曰:'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富明阿好打发,但天下悠悠之口却难堵住,当曾国藩分开金陵,回安庆摒挡一个多月,将两江总督衙门正式迁入原承平天国英王府时,朝野高低已物议沸腾,纷繁指责湘军将金陵城洗劫一空,还送曾国荃一个极刺耳的外号:"老饕"。曾国荃闻之湿毒减轻,肝病复发,曾国藩也忧心忡忡,时候担忧不测之祸临头。

荆七刚走,折差便送来一叠咨文,这是军机处按例钞送给各地督抚、将军、都统的朝廷首要奏折。曾国藩谨慎翻开,一共三份,他看着看着,心慌意乱,两眼恍惚起来,最后竟盗汗透湿,面色发白,靠在椅背上,连站起的力量都没有了。本来,这是三个御史的参折,满是对着他曾氏兄弟和湘军而来的。

"有出息,竟然是二品大员了!"曾国藩奖饰。

"沅甫迩来表情不好,暂不给他看吧!"曾国藩想了想说。

一是御史朱镇奏陈金陵善后事,谓兵勇宜斥逐,田宅宜清还,灾黎宜抚恤,商贾宜兜揽。而曾国荃办善后,却先事扰民,毫没法纪,遂使金陵城的善后越办越乱。奏请罢掉曾国荃的巡抚职务,另在朝中拣择干员前去办理。一份是御史廖世民奏曾国潢在湘乡仗其兄弟之势,威胁县令,干预公事,私设公堂,挟嫌抨击,乃至以人头祭祖宗,导致县令每隔三五天便躲在屋里痛哭堕泪,谓曾四爷又要借其手杀人了。奏请朝廷命湖南巡抚严惩劣绅曾国潢,以肃乡纪。一是御史蔡寿祺奏湘兵各种犯警情事,列举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李元度、刘蓉、鲍超等人放纵部下胡作非为,谓这些年来湘军攻城略地,朝廷所得者少,所损者大。此次霸占金陵,纯因长毛气数已尽,非战之功。湘军本地痞之众,乘时而起,很多人已占军政高位,实非国度之福,诚为不测之患。此辈只宜授以卑职,不能寄以重担。

"这好办,叫彭毓橘、刘连捷带五千人马去,缴他们的械,把申名标押来。"曾国荃不假思考地冲口而出。

"绕树呀!"曾国藩放下总督的架子,以长辈的身份驯良地说,"你百战辛苦,为国度立了功绩,乡里族人谁不恭敬?现在再拿些斥逐费归去,买几十亩好水田,起几间大瓦屋,舒舒畅服、自在安闲地过下半辈子,岂不最好?何必当官争权呢?何况你们武官长年在虎帐,免不了要兵戈流血,有性命之忧!""中堂大人的话当然很对。"滕绕树正端庄经地说,"不过,买田起屋在家里过日子,再好也只是一个土财主,那里抵得上大将军操生杀大权,八面威风呢?""如许说来,你们都不肯意斥逐回籍了?""也有人情愿,但当官的大部分不肯意。""不肯意又如何呢?"曾国藩想起前段期间吉字营的动乱,已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