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第2页/共5页]
隆少爷随便看了看货,便告别了。出了湘春门,三人相视哈哈大笑。一人说:"国贤兄弟,幸亏你是大师出身,真正把个隆少爷扮得惟妙惟肖,那神态,那气度,我们这些贫苦人是一辈子都学不出的。"周国贤内心非常痛快,说:"我是真合法了二十年阔少爷的人,怎会不像?"
这天上午,长沙城内利生绸缎铺里,走进一名客人。此人年在二十岁摆布,身穿一件崭新天青底酱色团花贡缎袍,头戴一顶黑亮呢帽,帽额上嵌着一块晶莹透亮的红宝石。他面色微傲,器宇昂扬,身后跟着两其中年仆人。绸缎铺里的账房先生见来人这身打扮和蔼概,晓得不是贵公子,便是阔少爷,从速起家上前去驱逐:"少爷来了,请坐,请坐!"账房将来人带进中间一间客堂,一边筹措着倒茶递烟,奉迎地笑着,摸索问:"少爷贵姓,是来看货的?"一个仆人答:"这位是隆之清隆老爷的侄公子。""哦,本来是隆少爷,失敬失敬!"账房满脸尽是谄笑。
"恰是。涤生侍郎诗、文、字俱佳,这篇古风发自真情,特别作得好,字也写得超卓,家兄甚是看重,叫人装裱起来。客岁冬,家兄回家探亲,随身把书画带了返来。一日,左师爷来访。家兄拿出书画来,嘉奖画、诗双绝。左师爷只微微发笑,不作声。过几天,他也送来一篇七言古风,题目一样,句数也一样。""左师爷是用心要与曾侍郎比一比凹凸。"隆少爷笑着说。
隆少爷看罢,嘴角边暴露一丝嘲笑。
"少爷嘉奖了。"孙观臣心中欢畅,持续说,"固然京中有兄弟二人,但为官日长,离家日久,这思乡怀土之念是没法消弭的,反而与日俱增。想得急了,大哥便请一名钱塘丹青名手,按本身的叙说画了这幅苍筤谷图,将它挂在家中,公事结束后便伫目凝睇,仿佛回到了竹山中,摸到了那根根矗立直上的翠竹。""令兄风雅高情,在京师显宦中怕是凤毛麟角吧!""少虽少,但亦不乏知己。曾涤生侍郎便是一个。"孙观臣又劝隆少爷喝酒吃菜,接着说,"那日,涤生侍郎到家兄处,见了这幅苍筤谷图,赞不断口,在画前站了一两刻钟,对家兄说他每天想着高嵋山,念记取山上的幽篁翠竹,只可惜回不去。家兄见他如此爱好,便说送给你吧!涤生侍郎连说不敢,只提归还看半个月。半个月后归还画,同时还送了一篇七言古风。""看来就是上首这幅了。"隆少爷指了指劈面墙壁。
隆少爷跷起二郎腿,端着茶杯问:"孙老板呢?""孙老板有点小事出去了。"账房向门外望了一眼,见铺里几个伴计都在忙着对付主顾,便起家拱手,"隆少爷宽坐半晌,敝人亲身去叫孙老板来。"趁着等老板孙观臣的余暇,隆少爷将客堂浏览了一遍。房间不大,安插得倒也整齐高雅,没有普通店铺客堂的粗鄙气味,显现出老板书香家世的出身。正面墙上的装潢,特别引发隆少爷的重视。这里吊挂着三幅书画:正中是一幅水墨画,画的是满山大大小小的竹子,竹竿挺挺,枝叶森森,竹林上飘浮着两三朵闲云,中间蜿蜒一溪山川,林间奔腾着三四只杜鹃鸟,全部画面情味清幽,朝气盎然;右上角题了四个字:苍筤谷图。隆少爷脱口说了声:"好一幅墨竹!不亚于板桥手笔。"画的摆布两边是两幅字。隆少爷本偶然细看,却瞥见上首那幅字的落款是"涤生曾国藩"五字,下首那幅的落款是"湘上农夫左宗棠"七字,顿时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