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零距离――古巨基[第3页/共7页]
背景质料弥补:叱咤903的颁奖礼计算一年当中歌手的歌曲被DJ播放的次数,按照次数来颁布十大金曲和男女歌手金、银、铜奖。
这个年份大师还记得么,就是大师都不再买磁带、买CD,而改成去下载听MP3了。环球的音乐行业都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再加上四大天王的影响,香港的男歌手处境日趋艰巨。比如孙耀威就去台湾拍戏了,黄凯芹退出了香港乐坛。
古巨基的左手上有很多彩色的手绳,这是他用来记录本身的演唱会的。每一次的红馆演唱会,都有一种主题色彩。05年是金色,07年是绿色,09年是粉红色,11年是红色。每次看到,老是很打动。他从未健忘作为一个歌手的本分。
2003年还珠格格三鼓吹完成后,持续拍戏仿佛是一个很不错的挑选。演员身份获得华语地区观众的认同,演技、名誉、颜值都能够支撑他起码再赚几年快钱。
1996年与TVB的条约到期后,古巨基和本来的唱片公司续约,颁发了《第二最爱》这张碟。《第二最爱》是一张新曲+精选,这张碟卖到15万张,《第二最爱》这首歌中奇特的真假音转换、folkmusic是当年市场上未几见的音乐范例。
固然古巨基起步很高,但出道第二年就因条约题目被TVB雪藏。
我只是有些感概,运气的安排大略如此。从张国荣、梅姑到四大天王期间,曾经,香港是华语文娱文明的输出地,即便是拗口的粤语歌还是能够红遍大江南北。
我还记得有个比赛有人翻唱他的《天赋与痴人》,第一个长句子差点被憋死了。
真的,这十年来,他说到做到,从未健忘作为一个歌手的本分。
但是他的作品没能像陈奕迅那样走出粤语圈,懒书感觉有些可惜。
详细先容:
琼瑶大抵曾经看过他到台湾鼓吹的质料,感觉他很有书卷气,聘请他拍情深深雨蒙蒙。阿谁时候的香港文娱圈,大师都以为只要在香港混不下去了才会到大陆拍戏,歌手的职位也远远高于演员。但他踌躇再三还是去了。
他并不是以特性卖唱片的人,几近每一种气势都能够游刃不足,或和顺细致,或高亢宏亮,他都能够把握恰当。他小我糊口自律,嗓音庇护得很好,对本身要求严格,几近没看过live车祸,一向在揣摩本身的唱工。
到本世纪,港乐还是能塑造出陈奕迅如许华人巨星。但是跟着大陆经济的腾飞和环球音乐行业的萎缩,香港乐坛圈子太小,音乐人经理人目光略显局促,媒体的刻薄、分帮结派,全部圈子对权钱名而非好作品的热中还是让曾经光辉的港乐垂垂式微。
在当时的香港乐坛,他的专辑和音乐都略显前卫。很可惜,没有大热作品的前卫,是不被唱片公司看好的,他在香港生长的机遇也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