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称王建国[第1页/共2页]
民屯则指官府为百姓供应地盘和种子,百姓收成的谷物按比例分红,为了鼓励百姓屯田,邓愈发起将屯田的分红定为四六,官府占四成,百姓占六成。
一月过后,李恪在盱眙城外建立一座高台,名为金龙台,金龙台周遭五里,各设旗号仪仗,三万雄兵,由诸将统领,各摆步地,威武雄浑。
李恪请邓愈登台,进冠冕、受印玺,邓愈定国号为吴,世人三跪九叩,齐称吴王。
有粮,便可减少兵变,令百姓、流民安居乐业,而邓愈也不消担忧今后大战无粮可用,这可谓是一举多得!
邓愈闻言,枭目缓缓闭起,点头说道:“数月前,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已收汉人百姓之心,各路义兵更是遥尊他为共主,如果本帅冒然称帝,必成众矢之的!”
“吴王,薄赋固然是善政,但却不能操之过切,企图一蹴而就,以部属之见,屯田分红还得调过来,官府占六成、百姓占四成。需知,浅显耕户给地主种地,他们的收成普通只要二三成,官府为百姓供应地盘、种子、耕牛、耕具,百姓只需劳作便可获得四成,这对于浅显百姓以及随时能够饿死的流民来讲,绝对是天大的恩赐!”
随后,邓愈封李恪为吏部尚书,爵位乡侯;张煜为户部尚书,爵位亭侯;宋辰宇为礼部尚书,爵位亭侯;叶德新为兵部尚书,爵位亭侯;郭景祥为刑部尚书,爵位亭侯;徐义为工部尚书,爵位亭侯。
此言一出,众文武齐齐列席下跪,朗声喝道:“还请大帅进位吴王,以抚众望!!!”
再者,一旦称帝立国,便再无退路,如果气力不敷强大,便会遭群狼吞噬,当时,不但连累家小,就连跟随他多年的一众文武,也要落得身故名毁,受先人笑谈的境地。
叶德新见邓愈这般神采,灿然一笑,微微点头,拱手又道:“现在大帅威震淮南、浙东,三府百姓都愿奉大帅为主,大帅如果没有称帝之意,可暂为吴王,先稳世人之心!”
文职封赏完后,鼓响三通,邓愈站在金龙台上,俯视三万雄军,如似指导江山,封胡大海为征东将军,爵位乡侯;董清为征西将军,爵位乡侯;张棋为征南将军,爵位乡侯;邓铭为征北将军,爵位乡侯;吕珍为镇东将军,爵位亭侯;常遇春为镇西将军,爵位亭侯;韩猛为镇南将军,爵位亭侯;祁洪为镇北将军,爵位亭侯。
一众文武听得,无不欢乐。
胡大海见邓愈没有称帝立国的意义,当即慨然出列,拱手谏道:“大帅此言差矣!今蒙古鞑子把持社稷神器,而各方汉族豪强盘据一方,百姓无主,整天忐忑,如何放心?大帅智勇双全,仁义布于海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百姓无不但愿大帅进登帝位,名正言顺,安抚民气,以讨鞑子!”
――――
一声吹打,鼓锣高文,三万雄兵布阵相迎,邓愈身穿紫色蟒袍,在百余近卫的簇拥下,策马颠末。
说到屯田轨制,它又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指的是,军队在交战、练习之余,需自食其力开垦种粮,当然这指得只是参军新兵和浅显的卫戍兵士,像经历过数次大战的精锐士卒则不在此列。
当晚,邓愈招来李恪,一同参议繁华吴国的事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近年来战事不竭,百姓逃离,农耕废弛,作为邓愈的根底之地,快速繁华三府,便成了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