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风起(二)[第2页/共2页]
高余的身份,一向是汤逢士所体贴的题目。
紧跟着,就听到脚步声从楼梯传来。
他道:“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大明尊经》一事,贵方必必要给我一个交代才行。”
朱勔的气力,几近集合于东南之地,在汴梁并不是很强大。
高余的呈现,给了汤逢士无穷的遐想,这也是汤逢士明天专门来驱逐高余的启事。
韦氏本籍杭州,在大观元年从杭州搬到了汴梁,同时行商西域,产业也非常丰富。
之前他请朱彪派人前去汴梁查验,得来的动静是,确有其人!
没错,就是白银。
他拜托的人,恰是孟钺。
“你就是那韦高吗?”
从汴梁传来的动静,韦高身家明净。
此人身材不高,约莫也就是五尺六寸高低,却生得极其肥胖,一身的肥肉,伴跟着他走动,起伏好像波浪普通。
“这个嘛……”
“那你们现在为何相认?”
可即便如此,明教的行事也变得更加谨慎。
就在他不知该如何答复的时候,楼上传来了一个声音。
那但是花了大代价,代价一万两白银。
汤逢士内心暗自叫苦,却不能在脸上表示出来,只能连连点头。
高余也回以礼节,道:“两位兄弟,实在我第一次来这里时,就已经表白过身份。”
汤逢士朝两人悄悄点头,妙清和妙人便走上前。
但见曲径通幽,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在明教,教众相互以‘兄弟’相称。汤逢士既然把话挑了然,高余也就不再坦白。
他看着汤逢士,半晌后,道:“看模样,我明天若不承诺,怕博士是不会同意的。”
“博士先请。”
在会昌法难后,大光亮经被信徒带回西域。
这一方面要幸亏是李宝做的逼真,而另一方面,也要多亏了有人在公开里的帮忙。
也幸亏明教地处东南,这里贸易发财,而明教信徒浩繁,几近涵盖了各行各业,也使得明教的资金格外充分……只是,裘妙法自作主张,不但没有迎回大光亮经,反而使明教堕入危急。也幸亏明教在东南地区的权势强大,不然就是一场没顶之灾。
“恰是,敢问中间……”
++++++++++++++++++++++++++
如果是回纥明教的意义,那么他们又想做甚么?
一万两白银,就是一万多贯。
现在,高余以回纥明教教徒的身份前来,更直接挑了然,他是为《大光亮经》而来,完整撤销了汤逢士的思疑。不是明教教徒,底子不成能晓得《大光亮经》的事情,更不要说高余另有存亡树……虽说存亡树在会昌法难后就消逝了,何尝不是回纥明教掩人耳目的说法。高余持存亡树前来,岂不说了然,会不会是回纥明教的意义?
汤逢士在前面带路,高余走在他身后,一走进小楼,就看到妙清妙人两兄弟,都在楼下的大堂里。
“好吧!”
高余跟在汤逢士身后,沿着盘曲小径,七拐八拐就来到一座小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