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与美女蛇一起修行 > 兵器正解(下)

兵器正解(下)[第2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挝是一种构造较庞大的兵器。宋朝有两种长兵,一种抓枪,长二丈四尺;一种抓子棒,无刃而有铁爪,都有击抓之感化。但这类“抓”与“挝”是否一物呢?明茅元仪《武备志》上图示了一种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著身收合,转头不能脱走”。

十八般兵器相干记录:

镐(挝)、骨朵。锤、椎。

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当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类兵器,近似锤头,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 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仇敌。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朝谢肇 《五杂俎》,清朝褚人获《坚 集》两书中都只要“十八般技艺”之说。明显,“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先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分歧,对“十八般兵器”的讲解也各别。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分歧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器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先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钯头本为耕具之一,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其来源亦甚悠长,与弓弩冲突,无分前后,盖即本日农家用为翻盼米麦之具也。本用木质,其更加铁质而为兵器,则不知始于何时,因年代过远,实无从讲求。虞喜志林载,贺齐好军事,兵甲东西,极其精好,钯爪叉棍,咸取上材,此即前人用钯之明证,而亦见钯之在技艺中,为不成缺者也。

椎,在闻名的“窃符救赵”故事中,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窃得虎符,矫诏命将军晋鄙出兵援赵,晋鄙另有所疑,即遭懦夫朱亥取出埋没的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杀。过了四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张良使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路旁,诡计行刺,而误中副车。这类能够随身照顾的铁锥,没有牢固形状,随利用者的力量而制。汉初淮南厉王刘长,刺杀辟阳侯审食当时,用的是一种小型的金锥。

锤,是一种带柄的 状打击兵器。元朝蒙古马队善用铁锤,一种六棱形,称“西夏帕耳”;一种锤头为六角形,用短铁链系于柄上,称“佛来尔 ”。

十八般兵器——叉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整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分歧而变动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今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先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照顾便当,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先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流派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效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多数皆先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成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最多所皆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