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马放南山(大结局)[第1页/共3页]
李恪的恩旨既下,诸般重臣们自是不会有甚贰言,齐齐奖饰也自属理所当然之事,却也无甚可多言处……
“陛下圣明!”
李恪本心是不肯让陈子明持续耸峙朝堂之上的,倒不是担忧陈子明会起反心,真正在乎的实在就一条——陈子明的存在,已然影响到了他李恪的权威,而这,是身为帝王所断不能容的,正因为此,陈子明的请辞,于李恪来讲,自是再好不过之事了的,但是李恪又不肯让陈子明离得太远,没旁的,如此多年的相处下来,李恪很清楚陈子明的才调与宏观才气,在国之大政上,李恪还想着倚重陈子明的本事,恰是出自此等考虑,他才不想让陈子明远去江南,题目是来济所言乃是正理,李恪虽是帝王,也自不敢强行驳斥了去,只能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将困难丢给了诸般臣工们。
“陛下,微臣附议。”
众意难违之下,李恪虽有所不甘,却也不好再固持己见,略一沉吟以后,便即下了最后的定夺。
“爷爷,爷爷,奶奶喊你回家用饭了……”
许敬宗话音方才刚落,李恪也不等诸般臣工们有所反应,便已紧着表了态,而后么,方才假惺惺地扣问了下诸般臣工们的定见,毫无疑问,许敬宗所言本身就是李恪的意义,这两位较着是套好了的。
“既如此,那就依诸公之意好了,朕意已决,封陈曦为杭国公,晋太傅,准杭州养病,着将杭州行宫改成公主府,赐陈家为用。”
李恪本正筹算顺势下最后的定夺呢,冷不丁被来济这么一打岔,眉头自不免便为之一皱,语带一丝不耐地发问了一句道。
“陛下明鉴,微臣觉得来大人所言不无事理,为陈大人之身材着想,还是准其前去杭州为好,若得陈大人病愈,则社稷大幸也。”
陈子明病了,还病得不轻,饶是一众太医国手们常驻陈府随时问诊,可月余的保养下来,病情却还是不见有太大的转机,这等动静一经传出,天下为之震惊不已,去陈府看望者不计其数,便是连李恪这个帝王都屈尊亲身去了几趟,可除了好言籍慰以外,倒是谁也无甚旁的体例可想。
于陈子明而论,大唐繁华也好,强大无敌也罢,那都是早就已预感获得的事儿,与有荣焉之余,也自不会过分在乎,真正让他每日里笑口常开的是他陈子明有后了,不但有后,另有很多——陈子明本人子息未几,拢共也就只要一子一女,可其子陈舒倒是能生,二十年下来,竟有了七子八女,早已升任工部尚书的陈舒本身没太多的时候管束后代们,凡是满了三岁,不管男女,全都放到了杭州,交给陈子明去管束,对此,陈子明自是乐得含饴弄孙,也自不嫌烦,到了现在,除了最年幼的两个孙子还在杭州外,余者皆已入了仕,长孙更是已成了太原知府,其他诸孙也各有其位,无一在七品以下者,陈家不但没因陈子明的隐退而衰弱,鲜明已成天下稀有之望族,唯有萧、裴、崔等少数几个世家能相媲美。
固然已是六十出头的人了,可陈子明的身材却还是好得很,这一见爱孙跑了来,哈哈大笑着便迎上了前去,一把将小家伙抱了起来,垂怜地用袖子擦去了其鼻尖上的汗珠子,笑呵呵地便往不远处的陈府行了去,落日下,一道宽广的背影越拉越长……
永隆六年八月初九,陈子明以病体难愈为由,请辞尚书左仆射之职,帝不允,亲至陈府,温言欣喜,言称让陈子明多多歇息,朝廷之事不急,统统可待病愈以后,再行计议也不为迟,陈子明当场虽是诺诺,可隔了几天,却又再次上了本坚辞,帝再次不准,数今后,陈子明又上了第三本,还是对峙要请辞,言曰关中干热,倒霉养病,恳请能准其携家去往杭州涵养,待得病愈,自当再回朝效力,帝无法,召诸般重臣以议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