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历史的小拐点(三)[第3页/共3页]
固然房玄龄没说有甚不当之处,可一想到数月前老萧同道的造膝密陈,太宗立马便改了主张,不再提重用长孙无忌之事,可又不肯将尚书省通盘交给陈子明去打理,提出的来由么,较着有些怪诞好笑——陈子明在朝已是十数年,任宰辅也稀有年之久了,在朝中之声望已是极高,加上办事夙来公道,朝野间少有不平者,便是太宗本身都挑不出陈子明为官有甚瑕疵,也就只能拿春秋来讲事了的。
“诺!”
“没看到朕正忙么,不见,有甚事,让他找恪儿说了去!”
“回陛下的话,萧垂白叟为人松散,本是功德,何如过严即苛,用以对己,固是无妨,可用来理政却实有失公允,微臣此处有三份奏本,还请陛下过目。”
“嗯……,朕晓得了,卿且先去忙罢。”
“陛下息怒,微臣不敢无礼不法,实是萧大人所作所为已令朝中怨声载道,政务梗阻严峻,长此以往,结果恐不堪假想矣,微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明知事有危殆,又岂敢不奏哉。”
前来弹劾老萧同道,本来就不是许敬宗本身的主张,只是因着李恪有令,不得不来罢了,现在,他该说的,能说的,都已是说过了,自是不想再多逗留,紧着奖饰了一声,便即就此退出了寝宫。
赵如海就侍立在一旁,这一听太宗点了名,自不敢有涓滴的拖延,紧着应了一声,疾步便抢到了一旁的案牍前,抽出了一张空缺圣旨,拿起搁在笔架上的狼毫笔,摆出了副恭听训示之灵巧模样……
“陛下圣明,微臣辞职。”
听得房玄龄这般说法,太宗也就下定了让老萧同道走人的决计,可下认识地便又想起要调长孙无忌去尚书省盯着,却绝口不提才调出众的陈子明,很明显,太宗又想搞均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