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别样之思量(一)[第2页/共3页]
“爱卿都已听到了,时文担忧粮秣辎重不敷利用,朕虽不信,却也不得失慎重,卿既是管着此事,想必应是有所成算才对,那就给朕一个交代好了。”
“微臣在!”
高句丽早已成了太宗心头的一大块垒,不搬掉,太宗是决然不会甘心的,正因为此,他底子就不筹算采取萧瑀的进谏。
太宗较着是不想有涓滴节外生枝之能够,一待陈子明领了旨意,也不给其别人再次开口的机遇,紧着便下了逐客之令。
“殿下过虑了,陛下虽是有亲征之执念,然,恐无再为之力也,仅一诏令耳,实不必担忧过火。”
李恪的感慨确有几分真情义在,可更多的么,则是做戏的矫情,这一点,以陈子明之睿智,自不会看不出来,不过么,他倒是并不放在心上,笑呵呵地一摆手,便已是给出了个惊人的结论。
“殿下说得不错,其中确是别有考虑,事理很简朴,此财产暴利无算,如果产量一大,必会引得无数窥窃之目光,早些年,不管是殿下还是下官,怕是联手也难挡诸方权势之搅局,故而,不敢往大里做了去,然,这并非关头之地点,真正的关头其实在于销量与利润之均衡上,如果销量大涨而利润下滑过巨,实有得不偿失之嫌也,故,如何把握这么个均衡便是关头中的关头,殿下觉得然否?”
一听陈子明并未反对本身亲征,太宗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表情大好之下,顺势便将督办海军成军一事丢给了陈子明去打理。
陈子明并未急着将统统的大事理全都和盘托出,而是笑呵呵地先讲解了一下产量与利润之间的关联之地点。
一派的乱议中,刚承蒙了天恩的李勣当仁不让地便抢了出来,旗号光鲜地表达了支撑之态度。
对于大唐的海军,陈子明一向有着稠密的兴趣,当然了,这等兴趣并不在交战本身上,而是有着别样的考虑,只是限于身份,始终不好往内里伸手罢了,现在,太宗既是有令,陈子明自是不会推让,紧着便大声应了诺。
“哦?此话怎讲?”
“陛下圣明,臣等当搏命用命,百死无悔!”
“陛下,老臣觉得此事大有不当,三十万雄师远征,所费之米粮无算,更兼得须数十万民壮随行,此等范围已与前朝征高句丽不相高低矣,倘若稍有闪失,社稷恐将难宁,老臣肯请陛下三思。”
“陛下圣明,微臣愿为前锋,不破高句丽誓不为人!”
太宗金口既开,诸般臣工们不管心中作何感触,此时现在都自不敢再多拖延,只能是齐齐奖饰了一声了事……
呵,敢情是在借题阐扬来着!
李恪乃是陈子明一手搀扶出来的将来之明君,治国之事理以及帝王应有之权谋,陈子明常日里自是没少灌输,可要说到经济理念么,陈子明倒是尚将来得及教其,现在,既是赶巧得便,陈子明自是不吝为其涨涨知识。
听得陈子明这般说法,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可再一细想,已然明白了陈子明话里的潜台词——太宗的龙体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所谓的亲征不过只是个执念罢了,故意却早已有力为之。
“厄……,也对,是小王担忧过火了,只是苦了子明,政务劳累之际,还须得去调剂海军之事,小王忸捏,实是半点忙都帮不上。”
“不然,海军一事眼下看来仿佛等闲,然,从长远来看,倒是我大唐今后走向鼎盛之关头地点,此千秋功业也,某能亲力亲为之,实三生有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