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二将互讦(二)[第1页/共3页]
贞观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李勣先行赶回了京师,两今后,薛万彻方才抵京,但是不管是先至的李勣还是后到的薛万彻,都未曾获得太宗的召见,直到玄月月朔辰时将过,二将再次求见之际,方才由赵如海赶来宣了太宗准见之口谕。
太宗此言一出,诸般臣工们都不明以是,可陈子明倒是一听便懂了,毫无疑问,太宗保李贬薛的意义已然透露无疑——先行开口之人终归是要占有先手之利的,后开口之人怕是只能顺着前者的话头去辩白,这难度无形中便要高出了很多,当然了,心中明白归明白,这当口上,陈子明是决然不会有涓滴的表示的,也就只是冷静地站在了一旁。
“哼,好个非尔之罪,朕问你,拿下丸城之际,尔但是曾多番对人言称:‘陛下识人不明,懋功无能,何得为帅,若由尔批示,全功不过唾手可得耳’,此事失实否,嗯?”
“陛下息怒,并非微臣不听调遣,是时,我部后路未稳,岂能等闲南下,如果丸城之敌突然急袭,我部必危,此乃情势所迫,微臣早在战时,便已向陛下言明究竟,微臣拿下丸都以后,已是尽最快之速率赶赴凤城,惜乎微臣未至,懋功已退了兵,此实非微臣之罪也。”
……
“臣等领旨谢恩。”
饶是二将认错态度诚心,何如太宗心火既起,倒是断不成能很快便消逝了去的,不依不饶的诘问话语中,尽是粉饰不住的怒意。
“陛下明鉴,今番一战不顺,罪在微臣带领无方,御下不力,乃至功败垂成,微臣不敢自辩,肯请陛下重处。”
太宗这一个来月里,虽一向未曾就辽东之战表态,可心底里实在是憋着一把火的,这会儿一见到二将到来,心中的火气止不住地便狂涌了起来,连叫起都未曾,一开口便是一声冷厉的喝问。
公然不出李勣的料想以外,太宗虽未曾对其的自辩有所表示,可转头喝问薛万彻的言语间,却已是较着透着股肃杀之气了的。
“尔这狗头,到了此际,还敢虚言欺朕,朕看尔是活腻了,来人,给朕将此獠……”
“陛下明鉴,微臣冤枉啊,微臣实是冤枉啊……”
“二位将军,请。”
“父皇,儿臣觉得司徒大人所言甚是,薛将军交战四方,向有大功于国,今,虽略有小过,不掩其之军功赫赫,儿臣恳请父皇谅其之过,准其戴罪建功。”
固然二将都已是面色发白不已,可太宗却并未就此作罢,紧着又是重重一哼,将题目先砸向了李勣。
这一听太宗如此问法,薛万彻心头蓦地便是一震,赶快将早已在奏本中说过的来由再次反复了一番,试图以此来化解太宗的肝火。
饶是薛万彻答复得非常诚心,但是太宗较着就没筹算放其一码,声色冷厉地又喝问了一嗓子。
公然!
固然太宗的语气实在不善得很,可长孙无忌却并不为所动,但见其好整以暇地朝着太宗躬身行了个礼,而火线才慢条斯理地出言进谏了一番。
如果旁人敢在此际跳出来打断本身的话头,太宗一准不会轻饶了其,可见得是长孙无忌出面,太宗纵使有着极大的不满,却还是强自哑忍了下来,长出了口大气以后,这才声线微寒地开了金口。
“陛下息怒,臣等孤负了陛下之希冀,臣等有罪。”
“朕将辽东战事交托给尔等,尔等就是这么酬谢朕的么,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