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儿子的婚事(一)[第1页/共3页]
这一听是李恪跑了来,陈子明心中当即便是一动,模糊已猜到了其之来意,虽是极其不肯在此际跟李恪瞎扯淡,何如人都已到了自家府门前,却也不能不出迎,无法之下,陈子明也只能是闷闷地长出了口大气,语带一丝不耐地便下了令。
“妍儿乖,阿爹很快便回。”
重阳一过,李勣便已奉旨赶往幽州,可陈子明却还是不得闲,没旁的,概因秋收已期近,各州粮道上的事儿烦琐非常,固然只卖力掌总大局,可每日里那有若潮流般涌来的奏本、公文多得数不堪数,纵使陈子明自幼习武打熬出来的好身子骨,也自有些个吃不消了去,恰好又无人可为其分担一二,也就只能是苦苦地支撑着,直到年关将近,方才得了些余暇,这不,今儿个公事少,陈子明极其可贵地定时放工了一回,待得着了家,天气兀自还亮堂着。
陈子明没理睬那王谢房管事的分开,也没急着去换衣,而是将小妍儿抱进了怀中,垂怜地为其擦去脸上沾着的泥灰,和顺地交代了一番。
固然对汝南公主的邀见感受有些奇特,但是陈子明却并未多想,随口应了一声,徐行便往主院行了去。
听得陈子明有令,前来禀事的门房管事自是不敢有涓滴的拖延,紧着应了一声,便即仓促赶回了府门处,自去安排相做事件不提。
“馨儿不必担忧过火,我家舒儿年虽幼,却已有峥嵘之姿,何患无妻哉。”
接到了颜钢这么份奏本,太宗相称之不满,本欲再派人往江州彻查,却被长孙无忌所谏止,所持之来由是南粮北调事件已到了最关头之时,如果复兴波澜,却恐于明春之战事倒霉,太宗思虑再三,终究还是采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只是下了道圣旨,将柳琮以及江峰尽皆发配去了沙洲军前效力,至此,颤动一时的浔阳粮库失火案也就这么糊里胡涂地结结案。
“夫君,妾身本日进宫去见了母妃,闲谈间说到了舒儿过了年就该十二了,已是不小,按天家的端方,是到了该说门婚事的时候了。”
“嗯……,开中门,某换衣以后便去驱逐。”
“馨儿不必如此,内里叙话罢。”
主院的门口处,汝南公主领着一大帮丫环老妈子早已恭候多时了,这一见陈子明已到,紧着便迎上了前去,盈盈一福。
汝南公主本来非常看好这门婚事的,毕竟杨家乃是其母族,家世显赫,累世皆贵,加上杨师道虽已失了圣眷,可还是还是李恪的首要臂助之一,更别说指婚之意又是出自杨淑妃之口,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门婚事都可称得上门当户对,可这一见陈子明回绝得如此之果断,汝南公主也自不敢强谏,无他,这家毕竟是陈子明在当着。
“妍儿,阿爹有事,去去便回,尔且跟你娘在此先耍着。”
见得陈子明仿佛不恶感议论儿子的婚嫁之事,汝南公主也就没再踌躇,笑着便将杨淑妃成心将杨师道的孙女指给陈舒的事儿道了出来。
这期间的婚姻根基上都是凭媒人之言,由父母做主,官方皆是如此,可在端方森严的天家,后代的婚姻,父母就一定能做得了主,还须得看帝王后妃的定见,似陈子明当年与汝南公主因巧遇而生爱情,终究得以结成连理之事,只是个惯例,罕见得很,起码在陈子明宦海十几年里,就没见过再有哪位公主或是皇子能在婚姻上有自在的,现在,汝南公主既是提到了此事,那就意味着杨淑妃怕是对陈舒的婚事有了唆使,对此,陈子明虽略有不满,却也未曾透暴露来,仅仅只是不动声色地探听出了半截子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