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游龙戏唐 > 第392章 太宗的执拗(一)

第392章 太宗的执拗(一)[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子明对李恪向来都是很有耐烦的,不吝唇舌地便为其讲明了其中之蹊跷,当然了,陈子明没说的是他此时站出来唱反调,一样会获咎军中主战派,无他,挡了别人捞取军功的机遇,不过么,陈子明本人却并不在乎,摆布他本人也是军中出身,于军中的根底之薄弱并不比李勣等人差多少,有着充足的资格来接受军方的压力。

贞观二十年蒲月十四日,帝驾抵京,以房玄龄为首的留守官员率城中百姓郊迎,太宗当众嘉许房玄龄留守之功,以当世萧何誉之,回宫后,第一道旨意便是着房玄龄统辖朝务,至此,固然未曾公开宣示,可吴王李恪的监国之权已被打消,而陈子明主持朝廷大局的权力一样被收回,皇权再次高度集合在了太宗的手上。

摆布不过就是朝争罢了,陈子明自不如何放在心上,当然了,趁此机遇表表忠心还是要的,不管有效没用,刷刷好感终归是好的,毕竟不出不测的话,面前这主儿但是将来的大唐天子来着。

“小王可包管此事决然无虚,圣旨或许明日便会下了的。”

“此事殿下不宜插手此中,统统交由下官来应对便好。”

一想到将面对着诸多军中重将的非难,李恪的心头自不免便是一沉,只是见陈子明主义已定,他也自不好再劝,只能是无法地同意了陈子明的发起。

面对着陈子明的探听目光之凝睇,李恪较着是心虚了,脸一红,赶快出言解释了一句,却硬是不肯提动静之来源。

与太宗相处如此多年,陈子明对圣心的掌控,自非常人可比,几句话便点透了太宗召越、纪二王回京的解缆点之地点,当然了,有一句话陈子明倒是没说,那便是太宗用心虽是良苦,可惜倒是在做无勤奋,此举不但不能有效地减少李泰那头置李恪于死地的决计,反倒会令朝局进一步堕入纷争状况,这等景象天然不是啥功德,但是唯恐李恪忧心过火之下出昏招,陈子明干脆装起了胡涂,摆布船到桥头天然直,再乱也不过就是三年多的时候罢了,但消谨慎对付了去,却也不怕会有颠覆之危,这么个自傲,陈子明还是不缺的。

厚么?当真不见得,太宗对李泰才真的是厚爱到无以复加上境地,哪怕明知李泰暗害了李治,此番又诡计下黑手暗害李恪,却愣是装着胡涂,如何都不肯下重手措置于其,实际上,若不是因着担忧陈子明等重臣的果断反对,太宗闹不好便会再次发起将李泰立为太子,这等宠嬖之情实在令人侧目,反倒是在对待李恪上,太宗仅仅只是出自社稷永续的考虑,这才会终究挑选李恪为储君,此乃公义,于豪情底子无甚干系可言。

贞观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太宗率文武百官分开鱼渠岭,一起向京师急赶而回,至此,一场范围浩大的会盟草原诸部之盛事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固然朝廷对外宣布阿史那明利谋逆一案已然告破,诸般涉案人等尽皆伏法,但是不管从多么角度来讲,这么场会盟盛事都不免有着虎头蛇尾之嫌,幸亏现在薛延陀已灭,眼下的草原诸部已然是一盘散沙,倒也不虞情势有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