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杀局(一)[第2页/共3页]
陈子明虽是认定太宗这么道旨意大有不当,可身为首辅大臣,他倒是不好头一个站出来高唱反调,只能是在心中急谋着对策,但是崔仁师明显没这等顾虑,第一个站出来表白了反对的态度。
“子明,昨日晚间,小王再次向父皇进言,提请归政,父皇还是不允,只说让小王为其分忧,小王也自无可何如,今当何如之?”
甭管心中有甚设法,值此太宗叫起之际,谢恩乃是题中应有之意,却也无甚可多言处。
待得陈子明与李恪连袂到了院子中之际,这才发明马周与崔仁师早就在院子里候着了,唯独不见长孙无忌这个大司徒,世人各自酬酢了几句以后,便即由赵如海一板一眼地宣了太宗的口谕。
马周一样也不同意在此际行猎朔州,紧着也站了出来,明白表达了反对之定见。
见得陈子明仿佛也无甚太好的主张,李恪本来就烦的心机顿时便更躁上了几分,下认识地便嘀咕了一句道。
见得太宗主张已定,马周等人自是不敢再强行进谏,只能是齐齐奖饰了一声了事,至于李恪么,虽是不同意此举,可他身为监国皇子,却又不幸亏此际强行反对,只能是将乞助的目光投向了陈子明,希冀着陈子明能站出来有所表示。
这么段日子以来,太宗虽是没少访问诸般宰辅们,可大多都是别离呼唤,还真就未曾有过一同宣召之先例,这冷不丁来上这么一手,自不免便令群臣们心中犯猜忌不已,只是这当口上,却也无人敢胡说乱动的,只能是齐齐奖饰上一句了事。
反对?陈子明天然是想反对,可转念一想,又感觉无此需求,无他,概因太宗较着主张已定,这是要借着此番行猎之机来行收权之实,强行反对的话,势需求惹来圣忌,既如此,倒不如顺其天然来得强,但消暗中做好筹办,到时候也不致于出太大的岔子,正因为此,哪怕是瞅见了李恪投过来的乞助之目光,陈子明也不为所动,还是是老神在在地站着不动……
马周话音方才刚落,也不等旁人再有所表示,就见长孙无忌已是从旁站了出来,笑呵呵地解释了一大通。
“陛下口谕,宣,吴王李恪、右仆射陈曦、中书令马周、侍中崔仁师马上到紫宸殿觐见,钦此!”
“启禀殿下,赵公公来了,说是陛下有口谕给您与陈大人。”
“陛下圣明,臣等领旨谢恩。”
“陛下,微臣觉得崔侍中所言甚是,恳请陛下三思。”
待得几名宰辅各自分两旁站定,太宗也自无甚酬酢之虚言,开宗明义地便道出了调集世人前来商讨之主题。
“辅机所言甚合朕意,去岁灭薛延陀之际,并州支出颇多,朕本就属意要有所表示,今,借行猎一事,施惠并州百姓,也算是两便罢,卿等不必过虑太过。”
“无妨事,临时再等等看也好。”
嗯?
跟着太宗赐死刘洎以及晋升陈子明的两道圣旨一下,本来正传的个哄闹不已的流言顿时便戛但是止了,乱相毕露的朝局也就此规复了昔日里的安静,很快,贞观二十年的新春已过,太宗的背痈也已是垂垂大好,虽未曾出宫玩耍,可倒是没少访问朝臣们,只是并未就此打消李恪的监国之权,不但如此,反倒连在病中都始终对峙的复核奏本之事也没再持续了,朝中诸般事件全都交给了李恪去主理,太宗本身竟是就此当起了甩手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