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海内存知己[第1页/共3页]
“嗯,都安排好了?”
“陛下。”
“嗯,那就好。”
天近傍晚,残阳如血,一身明黄龙袍的太宗耸峙在凌烟阁的顶楼处,正自沉默无语地远眺着天涯的朝霞,却听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响起中,赵如海已是仓促从楼道处冒出了头来,谨慎翼翼地行到了太宗的身后,低低地轻唤了一声。
杨师道一声令下,自有两名杨府下人紧着捧来了一坛美酒,一只酒碗。
“孤就晓得子明一准会连夜解缆,早早在此候着呢,公然!”
“谢殿下美意,您请!”
“好,杨大人如此美意,某别无回报,且就以诗一辅弼赠好了,且听: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拜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为在岔路,后代共沾巾!”
陈子明并未推测李恪会来送行,没旁的,概因该跟李恪交代的事情,早在前些日子便都已交代过了的,此际相送实在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反倒会引来些不需求的非议,正因为此,这一见到李恪就站在道旁,陈子明的眉头不自发地便是微微一皱,不过么,倒也没敢粗心了去,紧着便是一个滚鞍上马,疾步抢上了前去,朝着李恪便是一个大礼。
此际虽已是傍晚,可城门处来往的人却还是很多,人多眼杂之际,陈子明自是不会真跟李恪说甚秘密之事,也就只是中规中矩地应对了一番了事。
“回父亲的话,都已交代下去了。”
听得有如此多官员去送陈子明,太宗的眉头立马便是一挑,不过么,却并未加以置评,而是不动声色地诘问道。
“嗯,他走了?”
陈子明伸手接过了酒碗,环顾了一下诸般官员们,表情也自荡漾得很,诗兴大发之下,口占一绝,一抬头,将满碗的酒一气饮尽,而后,也没再多言,再次朝着诸般官员们拱手作了个团团揖,便即走到了一旁,从贴身亲顺手中接过了马缰绳,翻身上了马背,一声呼喝之下,已是就此纵马向东城门方向奔驰了去……
“子明。”
“杨大人、诸公,如此美意相送,陈某感激不尽,天将晚,某实不敢担搁太久,美意心领了,且都回罢。”
“子明一去千里,老夫等无以相送,且就以此美酒,祝子明一起顺风,请!”
李恪此来送行也就只是表白个态度罢了,实在也真没甚要事可言,这一见陈子明如此之表示,也知不好担搁太久,这便笑着一招手,自有两名王府侍卫各捧着一满碗的美酒,疾步从背面抢上了前来。
以陈子明之睿智,自是很快便猜到了李恪执意相送的根由之地点,却并未说破,仅仅只是淡然地笑了笑,端起了酒碗,跟李恪干了一碗,而后也没再多言,一抱拳,便已就此翻身上了马背,领着几名亲随,就此扬鞭跃马地向远处奔驰而去了……
身为帝王者,哪怕再贤明,对臣下也自都不会完整信赖,太宗也一样不能免俗,哪怕陈子明一贯忠心耿耿,又屡立大功,可太宗还是不是太放心,无他,概因陈子明的才气实在是太强了些,在这等雄师即将远征之际,太宗自是不能不有所防备,若非如此,太宗一开端也不会想着将陈子明安设到扬州去,固然那是长孙无忌的建议,可太宗本身实在也不如何甘心陈子明手揽重兵的,也恰是出自这等担忧,他才会派人监督陈子明拜别前的一举一动,现在么,陈子明连家都没回便直接去到差的态度以及赋诗明志之表示,明显令太宗极其的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