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交旨谢恩请罪[第2页/共4页]
为了避嫌,我退到苏培盛身后三步开外的位置,直到他俩分开,才表示苏培盛出来通报。
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期间,地盘就是农夫活命的底子,也是国度财务赋税的首要来源。清初的赋役轨制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丁税银有的按地征收,有的按丁征收,而以按丁征收为主。按丁征收的丁银在清初共有三百余万两。这个数字不算很大,但按丁征收丁银所引发的社会题目却很大。因为地盘兼并和地盘集合进一步生长,贫富不均的征象极其严峻,无地或地少的农夫有力承担丁税,因此呈现“或逃或欠”的环境。这就使清当局征收丁税产生困难,乃至落空包管。同时因为农夫害怕丁税的逼迫,或流亡迁徙、或藏匿户口,又形成人丁不实的严峻题目,使清当局难以把握人话柄数。面对这类环境,清当局下决计窜改丁税的征收体例。康熙五十一年时,康熙曾规定“乱世滋长人丁永不加赋”,本来是想把天下征收丁税的总额定下来,不再跟着人丁的增加而增加。这对无地和少地的农夫虽有必然的好处,但并没有处理丁役承担不均的题目,因此一些地区,如四川、广东、浙江等省在短期内采纳了将丁税摊上天亩去征收的办法,并且收到了“民困以苏”的结果。但是,因为地主以及他们在朝廷中的代表反对,乃至这一办法没能向天下推行。雍正元年六月,山东巡抚黄炳奏请按地摊丁,胤禛没有批准。七月直隶巡抚李维钧再请摊丁上天,并要求胤禛乾纲专断批准实施。胤禛遂令户部等会商。玄月,户部议复,同意李维钧的定见。胤禛仍不放心,命九卿等再议,并详细扣问李维钧的筹算。一向到十一月,胤禛才下决计在天下实施摊丁上天的政策,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地盘上,每地税一两分摊多少丁银,自1、二钱至八钱不等。
胤禛在潜邸时,就已经发觉康熙宽大政策所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吏治的废弛。是以,即位伊始,即动手清算吏治。雍正元年正月月朔日,胤禛持续颁布了十一道训谕,对文武百官提出了明白的要求,警告总督,身为封疆大吏,乃廓清吏治之本,应竭忠失职,不负皇恩。警告巡抚,绥辑兆民,乃抚臣之责,应同心合力,以失职守,不得贻坏处所。警告督学,身为学官,须廉洁持身,精勤集事,更要开导士子品德端方。警告提督,要倡率将弁,简任卒伍,清算东西,练习技勇。警告总兵官,要以宁谧处所为念,且应文武和睦,军民调剂,各得其平。警告布政司,职居方伯,任务严峻,自当益矢公忠。警告按察司,既要酷刑立法,又要法律公道。警告道员,职居协理,各有专责,凡事应切身经历,以杜营私舞弊之黑钱。警告副将、参将、游击等官,虽身居偏禆,亦应预定练兵之法,亲校骑射,严试技勇,洁己律公。警奉告府,既为督抚监司之耳目,又为州牧县令之榜样,承流于上,宜化于下,必须廉洁矜持,圮绝贿赂,营私失职。警奉告州、知县,身为亲民之官,乃吏治之始基也,品秩虽卑,职任甚重,务以爱民为先务,周察所属,安辑乡里。这十一道上谕反应了胤禛清算吏治的决计,揭开了雍正朝清算吏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