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江山如画 第四十一章 调鼎之约[第1页/共4页]
“说了半天,你竟然早有谋算?小小年纪还想隐身幕后,真是一肚子鬼主张!”诸葛玄倒是对其侄的深沉心机见怪不怪,只是讶然道:“那你想保举何报酬刘备谋主?”
“那您急甚么?”白衣少年闻言一怔,讶然道:“虽说袁术曾表您为豫章太守,可您毕竟还是荆州官员,也并未前去豫章到差!传闻朝庭已经任命朱皓为新任豫章太守,这袁术余党的帽子,怎能扣到您的头上?”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短命,是安危短长之常体也!”合法管家面青唇白之时,一个明朗的声音却响起:“此为叔父所教,叔父如何忘了?”
“你这小子,打的是一石二鸟的主张啊!”诸葛玄有些明白了,苦笑道:“对于你来讲,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而对于我诸葛家来讲,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愿刘备有你说的那么短长吧!”
穿越此界十余年,南鹰一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写天下运气。在他的干预下,不管是解疫除灾、汉胡之争、黄巾之乱,还是董卓之乱、群雄逐鹿,其风险均已被降到了最低,大汉至今在册丁口仍有两千余万便是明证,汉土同一的曙光已经乍现,五胡乱华的悲剧几近不成能重演,而本来仗之以横行天下的汗青轨迹,也被打得支离破裂,令南鹰再也没法先知先觉,事事抢先一步……这迫使南鹰不得不调剂思路,对同一天下的大业重新打算!
“贤侄啊!”他越想越喜,笑吟吟道:“你打小便聪慧过人,更怀济世之志,正可投个明主,一展胸中抱负啊!”
当然,也有一些好处和好处是近在天涯的。南鹰同意不再究查偷袭洛阳之事,并当即开释曹仁和许褚,五千战俘也将在完成洛阳重修后发还曹操。同时,还将以大将军府的名义发文天下,嘉奖曹操谴五千兵马援助洛阳重修的义举。
“但是叔父另有佳选吗?”那少年安然道:“去投南鹰、曹操乃至孙权之流,不过锦上添花,而投刘备,对其来讲则有如雪中送炭!刘备必然会倒履相迎的!”
他向着诸葛玄长身一礼,安闲道:“叔父勿忧,更不成鄙大家们面前失了方寸!”
“这天下事越来越乱了!”诸葛玄沉吟道:“庐江间隔荆州不过几日路程,现在刘荆州仍然占有荆州全境,为叔既是他的部下,又与他有旧友,当然是要重归其部!”
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衣少年不徐不疾的行来,他生得唇红齿白,如玉的面庞上仿佛永久带着一丝超然自逸的浅笑,端的就是一名美少年。
但是,天下间只要南鹰本身才晓得曹操的短长。此人生性哑忍多疑,知人善任之能毫不下于他南鹰,文韬武略更是震古烁今。目前固然屈居下风,但是谁又敢断言终究他不会窜改乾坤?
曹操心头沉重,于顿时不竭扬鞭,吃紧向着府邸驰去……事关严峻,他必须当即调集统统部下停止参议。
曹操实在没有猜错,当河北之战初定、天下局势方显之时,南鹰就已经开端酝酿这一盘大棋,商定终究之战的统统细节都颠末端几次考虑和细心谋算。之以是留下曹仁和许褚的性命,并非是南鹰所谓的保全大局和顾怀旧情,他就是要尽量再争夺一些构和的筹马,令曹操只能乖乖就范。
“那人是谁?”诸葛玄惊诧,蓦地间觉悟过来,拂袖道:“你不会是在说刘备吧?他自称汉室宗亲,倒是一介小吏出身,更无甚盖世功劳。现在固然占得数郡之地,但兵不过三四万,将不过十数员,更连谋主都没有,焉能构成气候?不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