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3页/共4页]
第五章
[15]李广事见《史记・李将军传记》。
[7]见冒名班固的《汉武故事》。
[27]本节所据,如无另注,均分见《史记》之《袁盎晁错传记》和《吴王濞传记》。
[9]见《史记・曹相国世家》。
[13]本段阐述亦请参看吕思勉《秦汉史》。
[15]见《盐铁论・复古》。
[22]见《汉书・刑法志》。
[23]见《史记・魏其武安侯传记》。
[2]见《汉书・东方朔传》。
[22]见《史记・外戚世家》。
[4]酎金夺爵人数见《汉书・武帝纪》;推恩封侯人数见《文献通考》卷二六七。
[1]见《汉书》之《昭帝纪》、《霍光金日传》。
[21]遵循《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说法,九卿即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他们的官俸,都是“中二千石”(月谷一百八十斛)。
[9]这三次战役的时候别离是元光六年(《史记》称在元光五年,此据《汉书》)、元朔元年和元朔六年。
[24]见《汉书・刑法志》。
[3]秦二世胡亥继位时二十岁,卒年二十四岁。
[5]卫青事见《史记・卫将军骠骑传记》、《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5]本章所述亦请参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杨鸿年和欧阳鑫《中国政制史》、韦庆远和柏桦《中国官制史》、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吴宗国主编《中国当代官僚政治轨制研讨》、孔令纪主编《中国历代官制》(齐鲁书社版)、徐连达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
[25]见《汉书・霍光金日传》。
[16]见《汉书・武帝纪》。
[22]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4]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刘盈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惠帝纪》。
[26]见《史记・袁盎晁错传记》。
[10]见《汉书・高帝纪》。
[1]本节所述张汤及其他苛吏事,如无另注,均见《史记・苛吏传记》。
[19]见《史记・孔子世家》。
[18]请参看《后汉书・苛吏传记・序》。
[8]见《汉书・外戚传》。
[1]见《史记・郦生陆贾传记》。
[23]西汉十一帝,有庙号者五人:高帝刘邦,庙号高祖;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武帝刘彻,庙号世宗;宣帝刘询,庙号中宗;元帝刘,庙号高宗。
[14]见《汉书・霍光金日传》。
[1]本节所据史实请参看翟连仲主编《天下通史・当代卷》。
[6]王充《论衡・程材》。
[22]请参看《周礼・考工记》、《晋书・李胤传》。
[7]本节阐述亦请参看吴宗国主编《中国当代官僚政治轨制研讨・绪论》。
[5]请参看《史记・平准书》。
[20]卫宏《汉旧仪》便称:汉帝国取士“皆试以能,信,然后官之”;“不宜者还故官”。
第四章
[16]见《史记・吕太后本纪》。
[3]见《史记・儒林传记》。
[3]主父偃故事见《史记・平津侯主父传记》。
[13]请参看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7]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