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3页/共4页]
[17]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食货志》及《文献通考》。
[23]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等。
[5]卫青事见《史记・卫将军骠骑传记》、《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20]见《史记・吕太后本纪》。
[2]见《史记・汲郑传记》。
[14]见《汉书・霍光金日传》。
[22]见《资治通鉴》卷二十二。
[2]见《汉书・外戚传上》。
[5]见《史记・留侯世家》。
[14]见《史记・吴王濞传记》。
[8]见《汉书・董仲舒传》。
[19]见《盐铁论・本议》。
[25]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7]见《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记》。
[8]见《汉书・外戚传》。
[16]见《史记・吕太后本纪》。
[7]关于董仲舒,详见本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
[26]请参看王子今《汉武豪杰期间》。
[18]请参看《后汉书・苛吏传记・序》。
[28]请参看《史记》之《孝武本纪》、《封禅书》,李长之《司马迁之品德与气势》。
[24]见《汉书・东方朔传》。
[3]见《史记・儒林传记》。
[2]西汉前几任天子顺次是:高帝刘邦,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但普通不将前后少帝计算在内。
[23]于右任《汉武帝陵》。
[4]刘盈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惠帝纪》。
[17]见《汉书・昭帝纪》。
[27]见《史记・大宛传记》。
[11]见苏轼《司马迁二大罪》。
[7]本节阐述亦请参看吴宗国主编《中国当代官僚政治轨制研讨・绪论》。
[28]见《汉书・爰盎晁错传》。
[8]司马光曾说,刘邦终究不立快意,是因为“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见《资治通鉴》卷十二。
[21]遵循《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说法,九卿即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他们的官俸,都是“中二千石”(月谷一百八十斛)。
第四章
[1]本节所据史实请参看翟连仲主编《天下通史・当代卷》。
[1]见《汉书》之《昭帝纪》、《霍光金日传》。
[11]关于刘章的设法,《史记・吕太后本纪》称“恐见诛”(惊骇遭到连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则称“因立齐王为帝”。
[24]见《汉书・刑法志》。
[2]美索不达米亚原指两河道域北部,厥后泛指全部冲积平原。
[11]见《汉书・匈奴传》。
[19]见《史记・游侠传记》。
[12]见《史记・平准书》。
[9]见《史记・货殖传记》。
[15]本章所述亦请参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杨鸿年和欧阳鑫《中国政制史》、韦庆远和柏桦《中国官制史》、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吴宗国主编《中国当代官僚政治轨制研讨》、孔令纪主编《中国历代官制》(齐鲁书社版)、徐连达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
[16]郭解故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