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注释[第1页/共11页]
[21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中和元年四月条。
[230]见李白《将进酒》。
[88]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十二载蒲月条,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正月条、三月条。
[81]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二年正月条。
[70]见两《唐书》之《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三载十仲春条。
[68]见《新唐书·高力士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三载初条。
[13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102]见两《唐书》之封常清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82]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六载正月条。
[53]以上均见《新唐书·李林甫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条。
[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开元元年七月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郭元振传。
[45]见两《唐书》之韩休传。
[211]比如《新唐书·黄巢传》和《资治通鉴》说黄巢第一次进入长安就已经大范围杀人,便不成靠。大开杀戒应当是在第二次。
[133]见《新唐书·杨国忠传》。
[1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开元元年十月条《考异》,同时参看《新唐书·姚崇传》。
[164]见《新唐书·仇士良传》。
[215]以上请参看气贺泽保规《残暴的天下帝国》。
[183]党争是当时的说法,现在看来是轻易引发曲解的。实际上党争的“党”不是政党(parties),而是朋党,也就是好处分歧或意气相投的帮派和团伙,称为派系(factions)更加精确。他们的斗争在牛僧孺、李宗闵和李德裕登上政治舞台之前就已经开端,是以本书不采取“牛李党争”或“二李党争”的传统说法。
[10]见两《唐书》之姚崇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八神龙元年仲春条。
[270]见(唐)李肇《国史补》,并请参看李泽厚《美的过程》。本节所述多处援引了李泽厚先生此书研讨服从,恕不能一一说明,谨此道谢。
[13]姚崇的十项施政纲领见《全唐文》卷二百零6、《新唐书·姚崇传》,《旧唐书》不载。
[36]这一观点引自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唐玄宗对张说的考语见《全唐文》卷二十二《命张说兼中书令制》。
[111]见《新唐书·哥舒翰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至德元载三月条。
[27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贞元三年十仲春条及“臣光曰”。
[59]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厥后被司马光彩信,载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元年三月条,遂成为定论。但两《唐书》均无此说,非常可疑。
[194]铁勒仆固部落入唐,是在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此事及仆固怀恩事迹均见两《唐书》之仆固怀恩传。
[48]见两《唐书》之张九龄传。
[278]见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杜牧《遣怀》。
[15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宝应元年十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