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24章 新的诗风

第24章 新的诗风[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没错,反应戍边之苦,攻讦相干政策的不公道,向来是边塞诗的主题之一。高适就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顾。但,高诗是陈述究竟,表达的是怒斥;李作是描述氛围,表达的是伤感。辨别是奥妙的,也是较着的。[268]

这是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的作品,因为不但完整合适格律,并且做到了极致:一篇当中,句句皆律;一句当中,字字皆律,的确就是既能够学习又没法企及的范本。[258]

平仄的要求叫粘对。粘就是不异,对就是相反。普通地说,一句当中,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第四个字与第六个字都要平仄相反。一首诗当中,第一句和第二句要相反,不然叫失对。第三句和第二句却要不异,不然叫失粘。以下由此类推。不过,韵脚的字,平仄是一样的。句中某些字,也能够草率,但平脚的句子不能除韵脚外只要一个平声。[259]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比如《登高》:

沉稳是必定的。安史乱后,民气机治,天下求稳,受够了动乱的君臣都但愿过安生日子。以是,固然有藩镇时不时地兵变,却很快就停歇;固然朝中派系针尖对麦芒,也最多只是把敌手贬到地老天荒,赶尽扑灭的事不大产生。

这当然有启事,有事理。五绝太短,不能纵情,长歌又不便于影象。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那样的名作,也没有多少人背得下来。真正传播千古的,恰好是那些明白如话让人一见倾慕的七绝,比如杜牧的《江南春》:

何况没有谁只写七律,即便同为七律也气质分歧。究竟上,中晚唐文坛人才之辈出,本性之光鲜,气势之多样,均远胜于前,乃至有幽奇诡异如李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266]

在这里,看要读如堪。

词性要不异,平仄要相反,这当然很难。但,因为我们这个天下本来充满了冲突,对仗的利用便能够因为张力而产生奇效,比如“兵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或者“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261]

就会错落有致。因为字与字,句与句,都是相反以后又不异,不异以后又相反,读起来特别好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合适要求,又如何样呢?

稳定赛过统统,可谓朝野共鸣。

程式化标准化的七律,便很合适这类心机。固然它因为过于工致而不免板滞,但严守格律却能包管根基品格,起码读起来顿挫顿挫。可见平仄和对仗很成心义,板滞的缺憾则能够由晚唐五代鼓起的“是非句”(词)来弥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让事情产生窜改的,是杜甫。

艰巨苦恨繁霜鬓,得志新停浊酒杯。

至于七律,也有它的优胜性:七言较之五言,八句较之四句,空间更大,余地更多,能够游刃不足地起承转合,固然难度也是以更大。以是中唐今后,七律便佳作频出,金句迭现。比方说,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许浑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以及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6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