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1章 大阅兵

第1章 大阅兵[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也要拜韦皇后的笨拙所赐。

随后,玄宗公布了嘉奖令。陛下不无忧愁地指出,帝国的状况不容悲观,就像将近坠落的珠串。是以他但愿,全部官兵能够同心同德,令行制止,以忠贞不渝的精力和无坚不摧的气力,誓死保卫大唐的江山社稷。[2]

韦皇后的笨拙在于太想当女天子,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太想当皇太女。她们乃至等不到中宗寿终正寝,就提早把他送进了鬼门关。此案固然扑朔迷离,韦皇后一伙不得民气则约莫是实,是以毫无牵挂地便被李隆基当场正法。

经验啊!

看来,李隆基实在应当感激承平公主的步步紧逼,不然他真是没法将本身变成帝国真正的当家人。固然之前太上皇和他的干系很像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唐却不是公司。对于中华帝国来讲,稳定是赛过统统的。稳定就要集权,并且必须集合在天子手里,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三家分红。

得胜的唐玄宗却感到了危急。他清楚地记得,成败只要一天之差。如果不是因为获得耳目通报,抢先一步在七月三日脱手,那么,死无葬身之地的恐怕就是本身,大唐也弄不好会再呈现一名女天子,固然她姓李。

这是一段浮泛无物和令人懊丧的光阴。当一群官员胜利地将女皇武则天赶下台后,才俄然发明她留下的空缺底子就没有人能够弥补,本身反倒在她的有生之年被夺权,厥后又被完整毁灭。女皇交出的政权,则落入一伙既无德又无能的人手中,包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女皇政敌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

以后半个世纪的高宗和武前期间,帝国仍然畅旺发财歌舞升平。固然武则天称帝前后也曾乌云蔽日,但那暗中是李唐皇室和部分官员的,不是群众大众的,乃至不是庶族地主阶层的。相反,因为武则天断根了关陇勋贵的权势,也因为她大力推行科举轨制,贫寒之士反倒有了出头之日。唯其如此,帝国的大厦才不会因为她的血洗和搏斗而坍塌。

可惜公主构造算尽,却没有哥哥聪明。睿宗干脆宣布辞去皇位,那可就一了百了,完整安然。他乃至对闻讯赶来蒲伏在地的皇太子李隆基把话挑明:让位是为了避灾。你如果真是孝子,何必必然要等朕死今后再即位?[6]

总之,承平公主以为现在轮到她大显技艺。固然当时她只能将李旦推上皇位,乃至没法禁止李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她并不以为帝国就是那父子俩的。她的身上既然流着李唐和武周两个天子的血,小哥哥睿宗李旦又是那样地与世无争,那么,平治天下,她当仁不让。

当时的情势确切严峻。政事堂集会成员七名,四个是承平公主的人;宫廷保镳军队四军,也有两军尽忠公主。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则把握在退居二线的太上皇手里。承平公主恰是靠着这位和事佬哥哥,一手遮住半边天的。[5]

难怪唐玄宗在领受政权以后三个月就要阅兵了。他就是要用这类体例昭告天下:新期间已经开端。

结论却很简朴,那就是必须集权,特别是要把军权紧紧把握在本技艺里。究竟上,承平公主之以是比韦皇后一伙更难对于,启事之一就在后者只晓得买官卖官,部下尽是无能之辈;前者却不但节制了文官,并且拉拢了军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