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14章 肃宗即位

第14章 肃宗即位[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玉环非死不成。

但是到了灵武,就完整分歧了。

这一点,皇太子、高力士和陈玄礼都心知肚明。至于他们是停止了暗害,还是心照不宣地听凭禁卫军肇事,已经不再首要。就连唐玄宗,恐怕也看清楚了局势所趋,这才不但在马嵬坡放走了李亨,还对他的称帝表示追认。

题目在于,带领平叛与当起天子来,并没有必定的逻辑干系,玄宗对此也没有明白受权,李亨反倒不无参与乃至主导马嵬事情的怀疑。一个无庸置疑的究竟是:陈玄礼向唐玄宗提出诛杀杨国忠之前,是叨教过太子的,只不过太子的态度不敷明朗。不明朗也能够有多种了解,比如默许,乃至是但愿万无一失,或者干脆是后代史家的春秋笔法。[143]

李亨也没有错过机遇。

天意即民意。正如李亨之子李倓(读如谈)所说,民气向背是最首要的,而当前的民气所向就是平叛。平叛就不能去蜀中,而应当去西北,去华北。只要高举义旗,结合西北和华北的力量,才气凝集民气,重整国土。[140]

天子一声长叹:天意![139]

灵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开元九年(721)帝国在这里设置了朔方节度区。看看舆图就晓得,由北向南的黄河以东,北边是安禄山的按照地河东、范阳、平卢,中间是两边交兵区,南边是洛阳和长安两大沦亡区,河西则是朔方节度区。以灵武为批示部,朔方为大本营,东进能够直捣安禄山的老窝,南下能够光复两京,可谓摆布逢源。

可疑的是王思礼。这个曾经主张将杨国忠挟制到潼关杀掉的高美人,在马嵬坡事情前一天深夜来到金城,被玄宗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今后又仓促拜别。题目是此人并没有遵旨履新,而是在肃宗即位后跟随了新天子,官至司空,成为大唐建国以来独一未曾担负宰相而位至三公的人。[145]

父老乡亲们又说:至尊必然要走,就请太子殿下带领我等光复长安。我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同心同德,讨伐逆贼。如果至尊和殿下都不留,谁为中原百姓做主?

这就不免让人思疑,王思礼究竟有甚么特别进献?莫非在那不平常的深夜,他与皇太子、高力士或者陈玄礼有过甚么密谈,直接导致了第二天事情的产生?可惜,史乘上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我们也只能疑罪从无。[146]

朔方节度区前提也好。境内有大量的营田和牧场,混居着突厥、铁勒、党项、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以及长于经商的粟特人。是以,朔方军跟安禄山的叛军一样,也是多民族之混编军队。如果我们还晓得,太子李亨曾经兼任朔方节度大使一职,便会感觉这类安排的确就是天意。

但,陈玄礼为甚么要叨教太子?

能够必定的是,陈玄礼清楚太子与杨家的干系。洛阳沦亡后,唐玄宗曾经筹算御驾亲征,令太子监国。杨氏兄妹获得动静捧首痛哭,贵妃娘娘则嘴含土块,以要求天子赐死的体例,梨花带雨般地停止劝止,太子监国终究泡汤。[147]

但是解缆之时,乡亲们却来了。

明显,杨国忠当然是死敌,杨玉环也是停滞。如许就能解释,为甚么杀了杨国忠以后还要杀杨贵妃——如果留下这个女人,谁晓得她甚么时候嘴里又会含块石头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