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杨国忠惹事[第2页/共3页]
杨国忠也不放弃尽力。第二年仲春,安禄山派他的副将进京,提出要把节度区的汉族将领换成胡人。杨国忠和他的帮手分歧以为这是安禄山意在谋反的铁证,天子却再一次满足了那家伙的要求。两位宰相只好提出,召安禄山入朝担负国务委员,同时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换为虔诚可靠的汉人,如许就既保全了安禄山,也保全了帝国。
应当说,杨国忠的这个主张并不错。唐玄宗却在同意以后又忏悔,派了一个寺人去范阳送礼。安禄山当然明白这是甚么意义,便带领部下演出了一出出大表忠心的好戏。更首要的是,他让天子的这个家奴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安史之乱终究发作。
当然,杨国忠也如愿以偿,成为辅弼。
吃饱喝足钱包鼓鼓的寺人就像得了糖果的灶王爷,当真上天言功德。玄宗天子则对两位宰相说:安禄山的一片忠心无庸置疑,朕还要靠他抵抗内奸保卫北疆。现在,朕亲身为他作保,任何人都不得再以此类的妄言来烦朕。[89]
杨国忠这个名字,是唐玄宗赐给他的。他是杨玉环的远房堂兄(共曾祖父),本名杨钊。父亲是个小官,母亲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mm,本身则是酒鬼、赌棍和色狼,传闻跟杨玉环的姐姐(厥后的虢国夫人)干系含混。这个家伙出身既寒微,操行又不佳,邻近不惑之年也没能混出花样,只好娶了个从良的妓女,凑拼集合在成都过日子。[85]
成果,安禄山一叫就来。
玄宗的反应跟那些心肠柔嫩的慈爱白叟没有两样。他看着安禄山好不轻易才跪倒在地的肥胖身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幸模样,不由有些心伤,便犒赏了一大笔钱,还筹办给他增加特任宰相的头衔,只不过又被杨国忠禁止。
所谓“杨国忠逼反安禄山”,这是证据之一。[91]
玄宗天子却看出杨国忠是理财的妙手,便任命他担负了户部(财务部)的官员。今后,此人固然一起爬升,兼职也非常之多,为帝国理财却始终是他的首要任务。
传闻,李林甫临终前,杨国忠曾前去相府看望,诚惶诚恐拜于床下。平生嫉贤妒能架空异己的李林甫,则泪流满面地托今后事。但这些都是不管用的。这位占有相位十九年的老政客骸骨未寒,就被杨国忠诬以谋反。玄宗天子也翻脸不认人,命令翻开棺材,夺走了统统的陪葬品。[86]
以是,李林甫在位时,安禄山是不敢妄自负大,更不敢轻举妄动的。在他眼里,李林甫才是帝国的顶梁柱,唐玄宗则不过是坐在屋顶看风景的老头子。固然那风景确切“这边独好”,但没了李林甫,就会“落叶满长安”。
实际上,因为多次进京,安禄山早已将帝国的秘闻刺探得一清二楚。那可真是金玉其外败絮此中。天子怠惰,官员欺瞒,中心军久违疆场,当权派纸醉金迷。本利用于通报政务军情的特快专递,送来的竟是贵妃娘娘的荔枝。就连杨国忠这类靠裙带干系上位的小地痞,也竟然成为辅弼。如此腐朽不堪的政权,另有存在的公道性吗?
现在已经没法精确判定,安禄山究竟是被逼反,还是被“催反”。但,此人与朝廷离心离德已无庸置疑。他乃至在天宝十四载(755)七月提出一项奇特的动议,要派二十二个番将带领六千弓手入京,来由是献马三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