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搬回一局[第1页/共2页]
各方诸侯都在中原讨伐董卓,公孙度野心收缩,才方才上任没多久,就动了称王的动机,先是自称辽东侯,随即又加封本身为平州牧,在辽东境内,颐指气使,行动狂暴,仿佛成了辽东之王。
但是得知盟军义兵接下来的表示以后,董卓顿时眉头伸展,畅怀大笑。(未完待续。)
田畴没想到公孙度如此高傲浮滑毫无容人之量,对世家说杀就杀,说抢就抢,固然看起来跟陈削相差无几,但是,陈削对世家并非赶尽扑灭,而是顺者昌逆者亡,谁肯帮他,他毫不怠慢,这公孙度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谁声望高,谁德行好,谁有才学,他都不能容忍,两相一对比,想起临走时陈削对本身的殷切信赖,田畴惭愧不已,跟家人商讨一番,田畴还是决定临时留了下来,这个时候,说一心一意跟随陈削,还为时髦早,毕竟,陈削此行,究竟可否活着返来,还是个未知数。
………………
田畴还没拿定主张,那些被陈削挟持过的世家,倒主动找上门来了。趁陈削出兵在外,大师都想着充当内应联络新上任的辽东太守公孙度,世人分歧推举田畴批示此事。可田畴却实在不忍对陈削的步队下此毒手,不过。这时候的他,却挑选了中立。并没有将此事奉告张宁。
不但仇视世家,公孙度还非常妒忌贤达,郡内谁声望高,谁有贤名,公孙度都会找借口撤除,名流邴原避居辽东,与同郡的刘政都颇具勇略雄气。公孙度顾忌刘政,因而派人抓捕刘政家人,刘政逃窜。公孙度公布公告给各县“敢藏匿刘政的与刘政同罪。”
………………
不管是提拔盟主,还是分兵摆设,盟军都碾压义兵,但是第三局,论出兵作战,倒是陈削完胜!
义兵不懂章法,陈削身边也贫乏得力的谋臣帮手,至于说,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夹攻?如何伏击?这些陈削都是一头雾水,干脆他也懒得去想,遵循陈削的设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頂點小說,
推举盟主以后,接下来便是分军摆设,第二局,盟军仍然完胜!
这一刻的董卓,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他并没有信心能够打败这两拨来势汹汹的兵马,盟军三十几万,义兵十几万,加起来足足五十万,让人听了就感到脊背发寒浑身有力。
反观盟军这一边,袁绍进驻河内与王匡合兵一处,跟洛阳仅仅隔了一条黄河,在北线,对董卓构成了军事威慑(并不是跟演义中说的那样,十八路诸侯堆积在一起攻打董卓。)
一州刺史,服从于一地太守,多少有些风趣好笑。
被张宁晓得,这些世家必定会遭到血腥抨击,但是,这些世家却藐视了公孙度,公孙度对世家一贯仇视,得知此事,当即派兵前来征缴,义兵仓促不敌,随即借着山川险要的阵势等闲的逃脱了公孙度的追杀,即便打不过,但论逃命藏身的本领,陈削的步队都很特长,伤亡并不大,毕竟公孙度刚上任不久,部下的兵力有限,义兵只死伤了千余人。
韩馥进驻邺城,卖力供应袁绍的粮草,对袁绍来讲,韩馥是又当爹又当娘,免费供应他吃穿,难怪袁绍会说韩馥见了他也得谦让三分,这不但仅是谦让,而是韩馥打内心惊骇恭敬袁绍,对于袁绍的号令,他不敢不听。
盟军摆设结束以后,各自回到屯兵的地点地,跟前次的酸枣会盟一样。老弊端又犯了,谁也不想充当出头鸟。都想保存气力,各怀异心。巴不得别人先脱手,真敢领兵跟董卓叫板的,没有一个,即便是曹操,临时也是如此,可陈削,誓师以后,雷厉流行,没有涓滴逗留。直接领兵杀往了汜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