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页/共4页]
再说本日宁国寺。名师出高徒,它时下的上座主持恰是神彻的亲传弟子玄慈,亦是一名得道高僧。特别玄慈是太祖时人,历经君华六代,到现在早已过了期颐之年,不说人皆短折的当代,便是放到了当代,百岁之龄也是可贵的长命了。是以,玄慈被时人视作了活佛,宁国寺也因他的存在更加被佛门信徒视作了圣地。这一点,只看这身在半山的古刹,太阳才出来,就已有了为数很多的香客,便毋需质疑。
看得君逸羽眼中的讶色,萧茹轻笑着与长孙蓉对视一眼,这才号召着“羽儿,我们出来吧。”又侧身叮咛了身后保护收好刀具。
佛香环绕,梵音回旋,宁国寺中香客很多,来往礼佛间却非常温馨。君逸羽一行,昨日已经到了出云峰下,今晨上山时,随行的保护只带了两个,其他都留在了山下,再加萧茹和长孙蓉各自带着贴身丫环珠芸和浅予,平常富朱紫家的打扮,七人入寺倒也不算抢眼。
“尽说些胡话,没个当叔父的模样!”翼王瞪眼。
萧茹与知客长老言语时,长孙蓉只悄悄的陪在一侧,偶尔点头含笑。不见君逸羽过来,长孙蓉状若不经心的去寻,这才发明他正在侧门处与一个年青僧侣说话。看到君逸羽指指年青僧侣指指门外,又指了指萧茹,长孙蓉很等闲的读懂了他唇齿开合间并未发作声音的那句“帮我说一声”。长孙蓉忍不住莞尔点头,才这么会儿工夫就寻到同龄玩伴,寻到去处了?看着两个年青的背影迎着重生的晨光拜别,长孙蓉的心中却又浅浅的生了丝怅惘之意。我这只是年纪大了,有些恋慕年青人吧,这般想着,长孙蓉收回了飘远的目光与莫名的难过。
小和尚的面庞非常清秀,殿内经幡轻摇间,他一袭麻布僧衣合手佛前,年纪虽小,却很有几分削发人的出尘之意。看得小和尚的晶亮眼神似是看望,又似有疑虑,君逸羽心头微窘,看他这站位,怕是看到我礼佛时“开小差”了。额,不说宁国寺是佛门圣地,只说它身在山野,能辛辛苦苦来这礼佛的想来也多是虔心向佛的人。前人本就信奉神佛,到了宁国寺的大佛前还像我这般可贵专注的,想来难有二家了,难怪这小和尚奇特。
“你师祖是谁?”君逸羽疑问出口间,心下隐有一个让人镇静的猜想,却又感觉不成能。这小和尚虽说小小年纪便有些有道高僧的味道了,可他也就十多岁二十不到的模样,够不着他的徒孙辈吧。
感慨着宁国寺的好环境之余,初来乍到的君逸羽却不免有些唏嘘。他虽不信佛,但好歹在这大华朝活了十五年,宁国寺的大名自是早已知了的。
来之前,君逸羽满心想当然的觉得宁国寺会比玉安相国寺更加堂皇,谁想,太祖钦造,赐名“宁国”,神彻、玄慈师徒两代高僧前后坐镇,几为大华第一名寺的它,竟只是青松古柏间这一处青砖黛瓦。
该死!如何忘了我生日要到了!它如何好死不死的恰好挤在这时候呢!一个月不到的话,去西武待不了两天便得返程,那还找个甚么人!生日,能让他们不筹办吗・・・君康舒打趣时,烦恼的世孙爷正在心入彀较着时候和路程,策画着主张呢,天然是得空理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