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第1页/共2页]
何应钦在《开战之前敌我兵力比较》中,对比了“七七事情”时两边的兵种及兵员数量,日本在开战之初,陆、海、空军不管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上风。日本兵员总数为448.1万人,此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为战役兵,数量199.7万人,弥补兵人数248.4万。陆军常备师团17个,水兵舰艇190万吨位,空军飞机2700多架。百姓党陆军现役兵170多万,弥补兵约50万。水兵舰艇11万吨位,不敷日本的1/10。空军独一战役机305架,各式飞机加起来一共600架。陈诚在《敌我国力的比较》中写道:我陆军固然有182个师的番号,但作战初期可利用于一线的兵力,仅为步兵80个师、9个独立旅、9个骑士师、2个炮兵旅、16个独立团罢了。
日军战役力的另一首要表现在对掷弹筒的利用。抗日战役期间,日军步兵设备有两种掷弹筒,一种是初期的十年式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508毫米,重2.5公斤,最大射程600米;另一种是前期的八九式重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610毫米,重4.7公斤,发射公用掷榴弹最大射程670米,而发射九一式手榴弹可达1200米,几近相称于一门小炮。一个能够照顾16枚掷榴弹的二人掷弹筒小组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实战中的400米内射中率高达85%到95%。打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从一线步兵作战,主冲要击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在淞沪会战中,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军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中国军队最后是没有掷弹筒的,1940年八路军兵工部分开始仿造,1941年4月才仿形胜利。
何应钦对于日本兵力的阐发为:“不管在数量上与本质上均大占上风。”就单兵作战才气,日军起首夸大步兵的“每发必中”和“白刃主义”。
这里起首需求厘清的是中日两边军队体例上的差别。日军以师团为根基计谋单位,联队为根基战术单位。在抗战发作时,日军有17个师团,体例为四单位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设有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包含四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野炮中队(75毫米山野炮4门)、一个速射炮中队(37毫米速射炮6门)。每个步兵大队下设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九二式重机枪6挺)、一个炮兵小队(九二式步兵炮2门)。一个步兵中队包含三个步兵小队,每小队辖三个分队(轻机枪3挺,步枪24支)、一个掷弹筒分队(掷弹筒2支)。师团总人数在2.3万~2.5万人。即便是在侵华战役开端后,日军感到四单位制师团行动不便,打消了旅团级别,改成师团直接下辖三个联队,直属一个炮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搜刮联队和一个辎重联队后,一个师团也有1.8万人的范围。百姓党军的体例为一个师下辖三个团,另有直属的工兵连、迫击炮连、搜刮连、间谍连各一个,步兵团没有炮兵。遵循如许的装备,一个师的兵力约莫相称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如若按日军最后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师团下辖总计204个步兵大队――百姓党军的统合战役力实在仅为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