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时和复古[第2页/共2页]
(10)太炎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反动家和学者。初期主动插手反对清王朝的斗争,是“光复会”的首要成员之一。辛亥反动今后,逐步离开实际斗争,思惟趋势低沉。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
(12)孙传芳(1885―1935)山东历城人,北洋直系军阀。他占有东南五省时,为了倡导复古,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六日在南京停止投壶典礼,曾聘请章太炎主持,但章未去。投壶,当代宴会时的一种文娱,宾主顺次把箭投入壶中,负者喝酒。
(3)“趋时”这是林语堂耻笑进步人士的话,见一九三四年七月二旬日《人间世》第八期《期间与人》一文:“以是趋时固然要紧,保持人的本位也一样要紧。”
(7)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资产阶层改进主义维新活动的魁首。一八九五年,他结合在北京招考的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向光绪天子上“万言书”,要求“变法维新”,改君主独裁为君主立宪,史称“公车上书”(汉朝用公家的车子递送应征进京的士人,厥后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招考的代称)。一八九八年(戊戌)六月。他和谭嗣同、梁启超等受光绪天子任用,参与政事,试行变法。同年玄月,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固执派所弹压,维新活动遂告失利。今后康有为在外洋构造保皇会,反对孙中山带领的民主反动活动;一九一七年又联络军阀张勋拔擢清废帝溥仪复辟。(8)严复曾留学英国水兵黉舍。一八九四年中日战役后,他主张变法维新,努力于西方天然科学和资产阶层社会科学思惟的先容,翻译过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穆勒《名学》和孟德斯鸠《法意》等,对当时中国思惟界影响很大。辛亥反动后,他思惟逐步发展。一九一五年插手“筹安会”,拥戴袁世凯称帝。(9)朴学语出《汉书.儒林传》:“(倪)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厥后称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为朴学,也称汉学。清朝学者担当汉儒朴学,并有所生长。
(13)“呜呼哀哉,尚飨”这是旧时祭文中常用的结束语。用在这里表示结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