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流淌的白色河流[第2页/共3页]
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听蔡琴的《六月茉莉》,就是这类花开似的欣悦,花睡似的安然。她用闽南语唱曲子,用洁净的中文念独白,像将纯白的芳华重新晒洗一样,阳光摇啊摇,芳华飞啊飞:我奉告你,我年青的时候真的是很标致,阿谁时候,我是全镇上最标致的女孩子……红色的茉莉花,被我放在窗台上,风吹起来的时候,那香味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相传慈禧太后就很爱好茉莉花,拍照之时总会在旗手上佩带几朵,颤袅袅的,风情极了。她还喜好喝茉莉花茶。事前熏制的茉莉香茶叶在饮用之前,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得隽誉曰:茉莉双熏。
张爱玲的书里说茉莉香片是苦的。实在不然。那是她的小说苦,世情苦,茉莉香片本身是暗香恼人的,既保持了茶味,又加添了花香。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到了明朝,《茶谱》一书详细记录了窨制花茶的香花种类和制茶体例:
附:
辛弃疾出世时,中原已经沦亡金人之手。因为父亲早逝,他自幼随祖父糊口。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向但愿有机遇“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江山”。他早早就身负国仇家恨,二十一岁插手抗金义兵,不久归南宋。历任多省安抚使等职,平生力主光复失地,重整国土。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才气,满怀的爱国热忱,二十年金戈铁马,立下军功无数。他曾多次上表北伐,却因为当朝在朝者的败北与架空,都未能获得采取与实施。
荼蘼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那人宜。莫将他去比荼蘼,清楚是,他更的些儿。
传闻南宋皇室极是风雅,在夏夜乘凉之时,常将几百盆茉莉摆放在宫廷中,又令人用风车鼓之,风中清芬劈面而来,真是又风凉,又芳香。
读起来倒是清丽的,绿莹莹的,可我总感受花丛中少了一两枚蟋蟀。有蟋蟀岂不更好,在茉莉花边支起一张小桌子,就着玉轮烹茶,蟋蟀在土里弹唱,似个旧时人,一声一声都是香的,都是熟稔的,茶半晌就熟了,蟋蟀一蹦就蹦到劈面的椅子上……
茉莉含苞的时候,实在是最美的。仿佛茉莉这个名字,天生就该结成苞的。那花苞一点一点的,先是米尖尖,再是小豆子,再大一些,就像从蚌壳里爬出来的珍珠,躲在水碧的叶子间一呼一吸,驰念陆地的和顺。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子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红色的茉莉香,红色的河道,将我淹没。
余盘桓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功德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缕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辛弃疾的老友姜夔填词时,凡是会详细地写上一个弁言。某年某月某时某地或人某思。一概清清楚楚。一日读到他写蟋蟀的《齐天乐》,词前弁言写得格外成心机,便顺手记下了:
却有些大费周章,换做平常百姓又怎生消遣得起?
真是到处人间,又到处不似人间。